110 年度傑出研究獎獲獎人名單
-
刁維光特聘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應用化學系暨分子科學研究所
研究新世代太陽能電池 突破性成果領先全球“ 研究一路,戮力以赴;不計成敗,無得失心。 ”
-
中村友輝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從脂質生物學觀點出發 探索植物發育的分子機制“ Look forward ”
-
王怡舜特聘教授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資訊管理學系
研發網路創業效能檢測系統 提升網路創業成功率“ Those who dare to fail miserably can achieve greatly.~John F. KennedyLogic will get you from A to B. Imagination will take you everywhere.~Albert Einstein ”
-
白台瑞教授
- 臺北醫學大學
- 生醫材料暨組織工程研究所
開發基於人類血小板的創新療法 用於再生醫學“ The ultimate rewar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o see it eventually used to help others. ”
-
江金城副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數學系
推進動力方程式研究 突破藍道方程式著名難題“ 一旦心慢慢地沉靜,會感到心好像寬廣很多,思路就會出來,眼前那道難題就難不倒你了。 ”
-
江國興特聘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天文研究所
利用創新多波段觀測技術 探索緻密星體的奧秘“ Think big and aim high. ”
-
余家富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數學研究所
參與志村簇幾何發展 引領幾何質量公式及應用“ 多看看、多想想、多交流。研究起起伏伏很正常,多運動保持平常心,長期下來自然會看到不少研究成果。 ”
-
吳文欽副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政治學研究所
發展比較政治經濟學理論 解釋不同政體的政策效果“ 學成於寂寞,術精於專注。 ”
-
吳旻憲特聘教授
- 長庚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系暨研究所
應用微流體生物晶片優勢 開發高效細胞研究技術“ Success is walk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 no loss of enthusiasm. (-Winston Churchill) ”
-
吳俊穎特聘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研究消化系癌症及新冠肺炎 具體影響健康政策“ 勇敢築夢,快樂追求!不要因為擔心失敗,而錯失改造世界的機會!但也要不忘初心,永遠記得你自己是誰。 ”
-
吳耀庭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化學系
製備多環芳烴化合物 為有機材料開發提供新思維“ 失敗的實驗結果值得細細品味,因為它們暗藏通往成功之道的提示。 ”
-
呂學一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深耕演算法領域 研究理論資訊科學與圖論“ 勤能補拙。 ”
-
李弘文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化學系
觀測單一分子動態 闡明複雜的生物物理反應機制“ 唯有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努力,才能一起挑戰困難且重要的問題。 ”
-
李宜家臨床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醫學院醫學系內科部
提出預防胃癌新方法 成功降低胃病對國人威脅“ 心存善念、心懷感恩,將身旁的人當作生命中的貴人,因為他們可能正在默默地幫助你。 ”
-
李家岩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利用作業研究與數據科學方法協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樂觀進取、凡事感恩。 ”
-
李曉惠教授
- 國立政治大學
- 資訊管理學系
運用博弈論及實證分析 研究供應鏈管理“ Thinking upside down. ”
-
周月清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衛生福利研究所
做學術、做倡議:讓國際學術社群看見臺灣障礙者的經驗知識“ To be inspired, you have to be humble. To be original, collaborate with global researchers and local community–and work together with a good team. ”
-
周錫增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
致力毫米波主動天線研究 突破射頻技術瓶頸“ 創新要決心、做事要有時間與毅力、努力及有耐心。在職涯歷程中,做一件讓自己老的時候可以說給太太聽的事。 ”
-
林先和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致力傳染病預防與控制 協助防疫規畫及決策“ 一個人走得快, 一群人走得遠。 ”
-
林志隆特聘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研究顯示科技與生醫電子系統 助力顯示器及醫療“ 對待任何事情或研究都需邏輯清楚,以及保持正面、熱忱、信心的態度。 ”
-
林沛群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機械工程學系
結合仿生與工程 開發擬生物動態之機器人“ 懷著好奇心,遇見高山與深谷,悠遊其中。 ”
-
林彥宇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
研究電腦視覺和機器學習 聚焦語意切割領域“ 學思並重、積微成著。 ”
-
林靜嫻主治醫師
- 國立臺灣大學
- 醫學院附設醫院神經部
探討巴金森氏症致病機轉 期減輕老化社會負擔“ 天道酬勤。 ”
-
邱雅萍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物理學系
利用剖面掃描穿隧顯微術 突破高溫超導領域研究“ 找出個人的獨特性及核心價值,並加以發揚光大,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是一件很幸福和美好的事情。 ”
-
侯拓宏特聘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電子研究所
跳脫傳統研究框架 探索固態電子領域新契機“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Oscar Wilde ”
-
洪崇展特聘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土木工程系所
開發多功能混凝土材料 強化建物抗震性“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 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Leonard Cohen) ”
-
洪瑞兒客座特聘教授
- 高雄醫學大學
- 通識教育中心 /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
提升國人科技素養及批判思考能力 邁向美好社會“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
洪瑞華特聘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電子研究所
大膽採用 MOCVD 磊晶成長氧化物 開創新材料應用“ 心存改變,方能創新;勇於挑戰自我,方能創造新契機。 ”
-
相子元研究講座教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運動競技學系
研究及推廣運動科學 提升競技與促進全民健康“ 「沒有速度,就不叫創新」。運動科學研究,不但要多元跨域,也要結合實務,更要與時間賽跑。 ”
-
紀景琪特聘教授
- 長庚大學
- 醫學系
用實證研究解答臨床問題 發展創新教學模式“ 用實證改變世界! ”
-
胡尚秀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
探索奈米生醫複合材料 操控標靶及藥物遞送“ 願要大、志要堅、心要細、氣要柔。 ”
-
孫玉珠講座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
研究磷酸鹽轉運膜蛋白 探索致病分子機制“ 失敗的經驗,將是下一次成功的養分。 ”
-
孫迺翊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法律系
從公法學角度切入 改變漠視弱勢者的權力結構“ 一本初衷。 ”
-
徐立中副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
研究發炎反應的調控機制 有助於研發新型治療方式“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 ”
-
徐尚德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生物化學研究所
解析冠狀病毒棘蛋白分子結構 協助中和抗體研發“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 Master Yoda ”
-
逄愛君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資訊工程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
引領行動通訊分散式邊緣運算 開啟「邊緣智慧」研究“ 人生谷底是下一個高潮的起點。 ”
-
高承福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研究組蛋白化學修飾 為癌症治療提供新方向“ “Tough times never last, but tough people do. Tough people stick it out. History teaches us that every problem has a lifespan.” by Robert Sculler. ”
-
張木彬特聘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環境工程研究所
發展先進空氣汙染防治技術 致力改善空氣品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
張玉玲副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心理學系暨研究所
開發早期偵測失智症的工具 促進高齡者心智功能“ 感恩、樂觀、超越自我。 ”
-
張禎元特聘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投入機電整合固力研究 開發精密智慧機械技術“ Vision、Passion、Action - My Heart is In the Work! ”
-
曹淑娟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中國文學系
突破園林研究的既定模式 深入文人的存在處境“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
-
莊永裕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將 AI 應用於計算攝影學 提升影像品質與理解“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很厲害。 ”
-
許育進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經濟研究所
專攻理論計量經濟學 研究處置效果及斷點回歸“ Be great and nice. ”
-
許 駿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醫學院腫瘤醫學研究所
研究亞洲常見癌症新藥治療 協助設計最佳預防策略“ 願無伐善,無施勞;終身以成為臺灣優異醫學研究傳統的一分子為榮! ”
-
郭紹偉教授
- 國立中山大學
- 材料與光電科學系
利用高分子間作用力 製備奈米及低表面能材料“ 時常做好準備,機會總會到來。 ”
-
陳世彬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臨床醫學研究所
研究複雜性神經血管頭痛 破解病生理機轉“ When we strive to become better than we are, everything around us becomes better too. ”
-
陳志柔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社
- 社會學研究所
聚焦當代中國的社會脈動 呈現臺灣視野的兩岸互動 -
陳建甫副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應用力學研究所
以微流體力學為基礎 研發可攜式生醫檢測系統“ 創新積極,謙遜學習,把握機會,珍惜擁有。 ”
-
陳科宏特聘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投入第三代半導體研究 優化電源管理晶片與系統“ 相信自己的能力,以堅強的信念,實現自我的願望。不忘初衷,以一己之力服務人群,貢獻所學,造福人類。 ”
-
陳虹樺特聘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生命科學系
投入蝴蝶蘭基礎研究 建立蘭花基因資料庫“ 勇往直前,決不放棄。 ”
-
陳樹群終身特聘教授
- 國立中興大學
- 水土保持學系
為河川把脈 營造生態與人類共榮共存的環境“ 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8) ”
-
陳耀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創新併網型電源轉換器 提升再生能源發電占比“ 施比受更有福! ”
-
麥 傑特聘教授
- 國立中正大學
- 語言學研究所
研究心理語言學 著重語音學、形態學及句法學“ What I do not know I do not think I know either. - Socrates ”
-
曾俊凱副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
致力於以因果推論進行影響資產價格因素之研究“ Eighty percent of success is showing up. ”
-
游政谷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大氣科學系
探究地形與颱風的降水機制 獲得前瞻性觀測證據“ 專注工作與責任,牢記誠實與慈愛。 ”
-
童國倫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化學工程學系
投入薄膜領域研究 推動製程材料循環再利用“ 志- 植之、訾- 止之、智- 致之Dare to Dream, Ethics to Integrate and aspire to Inspire. ”
-
黃有評教授
-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 電機工程系
人工智慧物聯網搭配控制系統 解決產業應用痛點“ 當研究可以利他、解決產業的需求與痛點,只要鍥而不捨,你將發現研發之路並不孤單,沿路會有繽紛亮麗的花朵伴隨。 ”
-
黃武元特聘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網路學習科技所
致力學習科技與設計研究 推動真實情境創意學習“ 健康快樂的研究與學習。 ”
-
楊政達教授
- 臺北醫學大學
- 心智意識與腦科學研究所
運用系統多因子技術 開創訊息處理新模型“ 科學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研究過程雖然艱苦,但凡秉持信念、努力不懈,終將成功。 ”
-
楊哲人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致力電子顯微鏡分析技術 開創奈米晶體原子級影像解析“ 構成快樂的重要因素是:有所作為、有所摯愛、有所期待。 ”
-
楊淑珺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經濟研究所
研究財政政策的總體效果 對現實政策產生影響力“ 做人誠懇踏實,做事盡心負責,做研究實事求是、不輕言放棄。 ”
-
楊進木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
探索分子交互作用基本單元 解析致病機制“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
-
楊瑞彬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生物醫學研究所
專研嶄新分泌性膜蛋白 尋找新穎診斷與治療標的“ Nothing is impossible. ”
-
葉國楨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開創植物重金屬逆境新知 裨益育種及環境復育“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
潘俊良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分子醫學研究所
發現建構神經迴路的基因 探索神經系統的奧秘“ A tru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is what he does when no one is watching. (John Wooden) ”
-
蔡宛珊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土木工程學系
致力水利水文基礎研究 聚焦序率泥沙運動力學“ “…I do not consider myself yet to have taken hold of it. But one thing I do: Forgetting what is behind and straining toward what is ahead..” (Philippians 3:13) ”
-
衛子健特聘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化學工程學系
投入太陽能電池研究 掌握下世代光伏產業關鍵“ Chase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follow. ”
-
盧鴻興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統計學研究所
結合統計和深度學習 提高醫學影像診斷的精確度“ 跨領域研究如同探險,不斷出現新的風景! ”
-
龍世俊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致力環境健康研究 推動臺灣熱預警系統建置“ 做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期許科研成果能謀求環境與人類社會之永續福祉。 ”
-
戴璽恆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重新探索流體力學 開創異重流的新視野“ 知識無邊,我們所知的實在有限。 ”
-
謝文斌副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地球科學研究所
探索材料的超快動力學 了解地球的熱演化歷史 -
鍾淑敏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臺灣史研究所
提出臺灣與東南亞關係的新論述 俾利南向政策“ 以開闊的心胸欣賞他人的研究,以戒慎恐懼的心情面對自己。與史料對話,從史料中發現真相,用史料重建史實。 ”
-
簡睿哲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
探討使用電商平台的效益 對於出口績效的影響“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 is done. ”
-
闕郁倫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新穎一、二維材料於奈米光電、電子與儲能元件前瞻創新應用“ 世上沒有白費的努力,也沒有碰巧的成功,人生只有一直創造,才能一直前進,只要瞄準大方向,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定會水到渠成。 ”
-
羅健榮特聘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物理學系
研發單細胞生物物理技術 探索細胞自我組裝過程“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 ! ”
-
羅裕龍特聘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機械工程學系
投入3D 金屬列印研究 提升航太等產業的關鍵技術“ 我仍秉持初衷,鼓勵學生多追求創新思維,透過深入模擬分析與充分動手實驗的過程,去發掘與創造不可知的未來。 ”
-
譚澤華特聘研究員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免疫醫學研究中心
開發多項原創的疾病生物標記 促進免疫精準醫療“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竭力追求。得著智慧與啟示,使這一生,成為眾人的祝福。 ”
-
籃玉如研究講座教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華語文教學系
利用 VR 科技 打造沉浸式語言學習經驗“ 期許自己做個忠心良善的好僕人,感恩擁有的一切,竭力貢獻經驗與專長,在成就別人的過程中實踐生命的意義。 ”
-
蘇芳慶特聘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創新數位精準健康科技 開發智慧手部生物回饋系統“ 以學術倫理為規範,定義人本社會有意義的研究創新,對接場域永續發展。 ”
-
鐘文宏主治醫師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 皮膚科
研究嚴重藥物過敏反應 推動用藥前臨床基因篩檢“ 謙卑學習, 不忘醫者的初衷, 努力不懈,改變醫學的局限。 ”
以上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