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迺翊Nai-Yi Sun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教授

傑出研究獎

學歷

  •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博士 (2005)
  • 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碩士 (LLM) (1999)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碩士 (1995)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1992)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教授 (2018/8 ~迄今)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 副教授 / 教授 (2008/8 ~ 2018/7)
  •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2005/8 ~ 2008/7)

個人勵志銘

一本初衷。

從公法學角度切入 改變漠視弱勢者的權力結構

本人近年研究聚焦於兩大主題:身心障礙者權利如何實現,以及社會國的經濟社會結構。希望能以法學學理之基礎研究,結合在地社會經濟脈絡與法律制度,從立法政策、法律適用與相關之憲法解釋等不同角度,思考如何讓法律制度更有助於社會公平、實質平等之達成。

社會大眾面對身心障礙者,向來習於傳統慈善思維,但同時又透過各種法律制度將障礙者排除在外,從未真正肯認身心障礙者做為人的尊嚴與自我決定能力。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內國法化,對我國憲法與法律體系帶來相當大的挑戰,也深具意義。該公約翻轉社會群體及公權力看待身心障礙者的角度,正視導致 障礙的系統性因素,使法律的功能,不只在於維護既有權力結構,也能用以改變漠視弱勢者的權力結構。

本人除發表中文、德文與英文之學術論文,探討如何將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之平等不歧視原則轉化落實到我國法律體系外,也與中研院法律所廖福特教授共同主編「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一書,為國內首見完整介紹公約精神、對法制面問題提供思考指引的專書。近五年來,本人也持續與關心身心障礙者議題之 律師、障礙者權益團體,定期研討障礙者所遇到的各種歧視案例,討論如何以公約精神突破既有法律見解之限制,爭取障礙者的法律權益。

本人於就讀碩士班階段,即關注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獨厚軍公教的不公平問題。針對近年軍公教年金改革之爭議,本人認為公共年金制度無論以稅收或社會保險保費為財源,都有一定程度的所得重分配效果。國家究竟能夠進行多少程度的所得重分配?依照德國經濟學者 Gerhard Mackenroth 於 1952 年提出之主張,取決於 當期國民總體生產,因此公共年金制度之財務能力緊密依存於當期經濟景氣狀況、勞動市場就業率,以及退休世代與工作世代之間的比例關係等因素。

本人研究指出,探討年金改革是否有違信賴保護原則時,不應忽略長久以來,我國公共年金制度缺乏與經濟社會條件連動之設計,也未與就業政策併同考量,因而造成制度性的困境。此一見解基本上為司法院釋字第 781 號等三號解釋所採納,也因大法官作成憲法解釋,讓軍公教年金改革終能上路實施。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能夠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肯定,實在非常幸運,也深感榮幸。本人在大學時期適逢臺灣剛步入民主化,當時亟欲探索究竟是什麼樣的法律體制造就威權時期扭曲的社會福利分配,又該如何透過法律來促成更公平的社會。

而後有幸獲得教育部公費到德國留學,返國後先後服務於中正、政大、臺大三所大學法律系。每一階段皆遇到提攜後進的學術前輩,讓我能夠在自由、開放的思辯環境中不斷思索嘗試;也很幸運能夠遇到各有特色的學生,給予我不同的教學刺激與成長;同樣也感謝一起討論的障礙者,他們總是對現況提出質疑、永不放棄挑戰,這份堅持一直提醒我不要懈怠。

很幸運地,能夠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一路走來,謹將這份得獎榮耀,獻給我的師長、同事、朋友與家人。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為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帶來更公平、更保障人性尊嚴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