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年度傑出特約研究員獲獎人名單
-
于明暉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公共衛生學院
探索 B 型肝炎相關肝癌自然史 評估長期罹病風險“ 從困難中摸索,不斷前進與成長。 ”
-
王存國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資訊管理學系
研究供應鏈管理 找出提升彈性與韌性的方法“ 人生最重要的貴人或許是那些在你最困難時,還狠狠踹你一腳,把你逼到牆角而讓你發揮最大潛能的人。 ”
-
王金龍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數學系
研究量子環的自然性 獲致觀念性的突破“ 疫情肆虐,時局詭譎,同島一命,穩步向前。默默耕耘,堅苦卓絕,愛國愛人,與君共勉。 ”
-
佘曉清終身講座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教育研究所
致力科學教育研究 跨域科學學習與認知神經科學“ 平靜安穩喜樂帶來自由思考與創新,學習新知與追求真理帶來研究突破,真實合作帶來研究能量源源不斷與拔尖。 ”
-
吳乃立終身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化學工程系
開發先進電極材料 實現便宜又安全的儲能電池“ 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得更好。 ”
-
吳世雄特聘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生物化學研究所
成功研發兩類醣質疫苗 對抗多重抗藥性病菌“ 知識是越基礎越重要,研究的動力是興趣和責任。 ”
-
吳忠幟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電機工程學研究所
深耕顯示科技及薄膜電子 引領有機光電、OLED 研究“ 常跟學生互相勉勵說研究本質上是一個追求卓越的態度,要有追求第一或是追求最好的決心,而創新是達標的不二手段。 ”
-
吳財福講座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賦予電力轉換器生命 開發直接數位控制有成“ 跳脫本業窠臼,妙趣橫生;跨越領域鴻溝,海闊天空;馳騁學術疆場,創意無窮;究竟天下道理,萬源歸宗。 ”
-
李同益講座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資訊工程學系
致力電腦圖學研究 與世界同步接軌“ 研究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 ”
-
李百祺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電機工程系 / 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
結合光學與聲學技術 跨域應用於生物醫學“ 心存感激、繼續努力。 ”
-
林光隆講座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研究電子封裝的可靠度 開啟材料處理技術新領域“ 學術領域浩瀚無垠,唯有在踽踽獨行的研究路途上堅持不輟,才得以開啟窺探究竟之門,樂享獲致新知的喜悅。 ”
-
林法正講座教授
- 國立中央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研究再生能源與智慧控制 提高綠能供電穩定度“ 我喜愛閱讀歷史書籍,穿梭古今就能感受到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也可擴大視野和格局,找到更深刻的存在價值。 ”
-
林琬琬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
發現調節發炎反應的新機制 為治療提供新方向“ 認真負責的態度,正向思考,積極行動,持之以恆,不進則退。 ”
-
洪茂蔚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資產價格理論 探討財務工程及國際投資“ 傾聽內心的聲音,莫忘初衷。 ”
-
韋光華終身講座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研製有機太陽能電池元件 實現高光電轉換效率“ 研究過程充滿挑戰,應設立遠大目標,以彈性規劃進行。遇到困難,可採取從不同領域所獲得之觀念,應用於本領域,以期創新。 ”
-
高振宏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研究 3D ICs 材料介面及電遷移 榮獲頂尖獎項肯定“ 育英才甘為人之梯,執教鞭願兩袖清風。 ”
-
張上鎮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暨研究所
探索臺灣森林本土樹種 研究二次代謝產物特性“ 感恩 — 惜緣、惜情、惜福 ”
-
張守進講座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暨微電子工程研究所
鑽研磊晶技術與元件製作 提升 GaN 系列 LED 效率“ 喜歡就不會覺得辛苦,就能夠堅持下去。 ”
-
張俊彥講座教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師大
探討基因與學生認知 奠基適性化學習未來發展“ Follow Your Heart and Make Your Dreams a Reality! ”
-
張卿卿特聘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深究閱聽眾的傳播訊息歷程 創新傳播理論模式“ 不要害怕找不到答案,重要的是找尋答案的企圖與歷程。 ”
-
許桂森講座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醫學院藥理學研究所
致力神經元長期突觸塑性研究 解碼大腦運作“ 心裡謙遜的,必得尊榮。 ”
-
陳于高特聘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重建氣候變遷故事 梳理地表大氣海洋運作機制“ 成就科學的路就是不斷的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
-
陳炳輝講座教授
- 輔仁大學
- 食品科學系
結合奈米科技與植物性原料 開發健康食品及藥物“ 做研究如同蓋大樓,一定要先把地基打好,且須風雨無阻,不能偷工減料,才有萬丈高樓平地起的一天。 ”
-
陳銘憲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積極投入資料探勘研究 優化新世代資通訊技術“ 與時俱進,以宏觀的思維審時度勢、評量事物; 用同理心了解別人,與人溝通; 以務實客觀、保持理想及初心,期勉自己。 ”
-
彭文理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創新不良率 PPM 計算方法 優化高科技產業製程品質“ 期望未來能夠把研究成果具體落實應用於產業界,提昇產業界製造技術,強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
-
黃明蕙終身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資訊管理學系暨研究所
研究人工智慧(AI)的策略應用和社會經濟影響“ 人類有做、思、感的智慧,要做,才能實現;要感,才會和諧。 ”
-
楊谷章講座教授
- 國立中興大學
- 電機工程學系
研究無線及光纖通訊系統 致力創新關鍵技術“ 初心不忘,前進不止。 ”
-
楊瑞珍講座教授
- 國立成功大學
- 工程科學系
投入微流體系統跨域研究 探討流體聚焦基礎理論“ Let there be light. ”
-
葉永南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數學研究所
主要研究種類理論及其應用於統計、經濟和理化等領域“ 只要不斷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加點運氣,就可以跨入成功之門。 ”
-
葉維彰講座教授
- 國立清華大學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研究精確求解方法及 AI 解決複雜艱澀的現實問題“ 勤能補拙並持之以恆。 ”
-
廖中明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運用數理模式與分析 探討生態毒理與人類健康“ 正實迅慧,中虛為明。 ”
-
蔡明璋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從社會學角度切入 研究東亞社會變遷和文化互動“ 態度決定高度。 ”
-
蔡武廷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研究海洋與大氣界面流場 探討海 - 氣傳輸控制因子“ 勤能補拙。 ”
-
蔡春進講座教授
- 國立陽明交通大
- 環境工程研究所
開發空氣污染控制技術 協助產業降低 PM2.5 排放“ 在學術探索及成果實用化過程中會面臨有許多的挑戰,和同儕的競爭壓力,需持續不斷努力,追求突破及卓越。 ”
-
鄭日新研究員
- 中央研究院
- 數學研究所
研究柯西黎曼結構幾何分析 發現 Willmore 型不變面積元“ 「淨心守志,可會至道」 --- 引自佛典《四十二章經》。 ”
-
謝明良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 藝術史研究所
結合中國陶瓷史與文化史 拓展學科研究視野“ 立定志向,勇往向前。 ”
以上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