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彥Chun-Yen Chang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講座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地球科學系合聘教授

學歷
-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教育博士 (1996)
-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科學教育碩士 (1994)
經歷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講座教授 (2013/8 ~迄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地球科學系合聘教授 (2008/8 ~迄今)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2006/8 ~迄今)
個人勵志銘
Follow Your Heart and Make Your Dreams a Reality!
探討基因與學生認知 奠基適性化學習未來發展
近年來,基因體學與神經科學研究的突破,提供認知科學與教育學者有更佳的機會,探索學習的內在機制。若能充分了解學習行為的內在機制,將可提供學習者較佳的學習策略。為充分瞭解學習和行為背後的相關機制,結合科學教育、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基因體學、以及資訊科學/ 系統生物學是勢在必行的工作。
本人研究團隊自 2009 年起開始探討基因與學生的認知、情緒心理及科學學習的相關性,為未來發展適性化學習奠基。初期的研究目標著重在「增進對複雜的科學推理和學習機制的理解」、「對因材施教之適性化教學提供重要的支持」、「設計智能學習環境以增進學習的後設認知」。2009 年發表於 Brain and Cognition 的生物 (基因) 基礎論文,甫刊登即被《New Scientist》雜誌線上報導,2013 年更獲《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紐約時報雜誌及國內媒體報導,可謂本人在學術生涯中的亮點之一。
過去執行的兩項特約計畫皆與跨領域研究相關,2019 年發表於 Genes, Brain and Behavior 的主題「評估學生學習成效之多重生物指標」,此研究證實表觀遺傳生物標記 (epigenetic biomarkers) 影響青少年認知功能與科學學習成效,也確認學習環境與遺傳的相互影響,此研究成果對適性化學習提供了重要啟發。
2021 年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Brain》,此研究證實學生認知能力與重要遺傳基因間的相互調控,研究結果將對神經科學及科學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基於近年來的研究基礎,本人將進一步深究學習者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新世代科學探究能力教學,為未來的學生跨域科學學習提供支持。
得獎感言
由衷感謝我的研究生、博後、曾合作的國內外學者,以及第一線中小學師生,若沒有他們的參與、學習與研究,這些年的研究計畫不可能推動。
我要謝謝辛勤工作的助理們,協助我負責處理所有行政事務,往往只需一句話的交付,就能得到圓滿的成果,讓我不須為行政事務分心,並擁有研究工作上的強大助力。我還要感謝我的同僚,給予我許多的鼓勵與激盪。當然,還有科技部計畫經費補助及獎項的肯定,這是個榮譽更是鼓勵。
最後,當然也是最重要的,要感謝我的內人與兒子,我能全心投入研究生涯,是因為擁有他們在我背後默默而堅定的支持及配合,我永遠感激他們給我的愛,讓我在研究路上不孤單,這個獎項與榮耀應獻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