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光華Kung-Hwa Wei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終身講座教授

傑出特約研究員

學歷

  • 美國麻州州立大學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化工博士 (1987)

 

經歷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工學院院長 (2015/9 ~ 2021/7)
  • 科技部工程司高分子學門召集人 (2015/1 ~ 2017/12)
  • 國立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 (2008/2 ~ 2012/1)

個人勵志銘

研究過程充滿挑戰,應設立遠大目標,以彈性規劃進行。遇到困難,可採取從不同領域所獲得之觀念,應用於本領域,以期創新。

研製有機太陽能電池元件 實現高光電轉換效率

本人於 1987 年從美國麻州大學 Amherst 校區取得博士學位後,至美國空軍材料實驗室和 GE 公司工作,於 1993 年返臺擔任教職。累積共有 4 項能源相關研究成果。第一項為合成新穎共軛高分子:包括一維、一維側鏈分枝及二維結構共軛高分子為電子予體,以結合電子受體成為塊狀異質結構 (bulk heterojunction) 主動層製成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元件效率達 18.0%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亦將不同原子加入側鏈官能基以降低能隙並增加吸光,以及使用機器學習預測結果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來對比。進行三相主動層研究 (Nano Letters) 及第三相高分子層 (Nano Letters) 和氧化鋅電子傳輸層 (Nano Letters) 等,以提升元件之轉換效率。

第二項以同步輻射光源分析太陽能電池主動層形態:完成世界上第一個以同步幅射光源同時分析高分子與奈米碳球相尺寸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第三項為開發電洞及電子傳輸層:完成高傳輸奈米複合材料層 (ACS Advanc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發表四篇關於有機太陽能電池之回顧論文 (Materials Today, Smal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並撰寫專書ㄧ章“Nano-scale morphology for bulk heterojunction polymer solar cells”in (Springer 2015)。第四項工作成長二維材料:如 Mo 結兩面不對稱之硫晒原子,Se-Mo-S,可產生極化效應 (Nature Nanotechnology ) 及成長單層 WeS2-MoS2 具尖銳原子界面 p-n (Science),並進行以電漿剝落法產生二維複合材料供電解水產氫之催化劑。

共發表 240 多篇 SCI 期刊論文,總共被引用次數達 1 萬 8 千多次,H-index 為 68,有 10 篇被高引用次數論文 (top 1% citations),並擁有 19 項美國、日本、臺灣專利及數項石墨烯技轉。曾獲侯金堆傑出榮譽獎材料類 (2014)、有庠綠能講座 (2017)、亞太材料學院會士 (2011)、三次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2003, 2010, 2014)、材料學會會士 (2011)、陸志鴻獎 (2019) 及中技社學術獎 (2019) 等。

傑出特約研究員

得獎感言

本人非常感激科技部近 30 來各項研究計畫經費之支持,包括奈米國家型計畫、能源國家型計畫、臺美國合計畫及特約計畫等,亦感謝過去從本實驗室畢業之 40 位博士和 80 位碩士,以及 6 位博士後研究員努力工作所產生的優異成果。

此外亦感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提供足夠實驗室空間,以及材料系同仁維持和諧之工作環境,方能順利進行研究,進而獲得科技部特約研究員等許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