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隆Kwang-Lung Lin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傑出特約研究員

學歷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材料博士 (1984)
  • 美國天主教大學化學碩士 (1979)
  • 東海大學化學學士 (1977)

 

經歷

  • 國科會國際合作處處長 (2005/1 ~ 2007/12)
  •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 期刊主編 (2003/6 ~ 2018/12)
  • 國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 (1989/8 ~迄今)

個人勵志銘

學術領域浩瀚無垠,唯有在踽踽獨行的研究路途上堅持不輟,才得以開啟窺探究竟之門,樂享獲致新知的喜悅。

研究電子封裝的可靠度 開啟材料處理技術新領域

本人於 1985 起任教於成大材料系,從事材料表面技術、電子構裝材料與技術研究,建立矽晶片銲錫凸塊 (solder bump) 的製程技術,協助產業界建立國內第一條銲錫凸塊生產線的諮詢與工程師培訓,同時也從事無鉛銲錫材料研發,所研發的低溫與高溫無鉛銲錫合金分獲核臺、美、日專利。

本人與產業界緊密合作研究多種封裝元件 (Flip Chip、BGA、3D IC Package、Wire Bond…等) 的可靠度與各種裂損機理,包括探討電遷移對於電子封裝銅導線、銲錫接點可靠度以及材料裂損機理,提供電子封裝材料設計重要參考與依據,由此也延伸更深入的材料科學研究。

本人在此系列研究過程,運用同步輻射 XRD、高解析度 TEM 等尖端技術,發現電遷移會引發材料產生大量差排與溶質過飽合等現象,並琢磨善用此差排的應變能以及焦耳熱,促發再結晶,提出非破壞再結晶 (Nondeformation recrystallizaiton) 與電致晶粒細化 (Electrorefining) 技術,獲核中華民國專利。此系列研究也受國際矚目,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期刊邀請撰寫 review article;目前正積極將此研究擴及不同材料,相關材料技術若成熟,預期可以協助材料產業建立相當節能的「電處理技術」,改善材料組織,強化材料機械性質。

本人多年來於電子封裝材料技術與學理的研究,深獲國內外肯定,獲頒 IEEE Fellow、中國材料科學學會會士榮銜,也曾擔任 IEEE Electronic Packaging Society (電子封裝學會) 理事達十年餘,長年擔任國內封裝產業技術研發顧問;曾獲國際學者邀請撰寫4 本書籍的專章,以及撰寫專書 ”Solder Materials”(ISBN:978-981-3237-60-5)。

傑出特約研究員

得獎感言

我多年來有幸持續獲科技部及產業界資助,並與產業界及國際學術社群維持密切互動,了解電子產業技術與產品發展趨勢,得以專注在電子封裝技術與材料研究,長年聚焦在銲錫材料學理、連接技術與可靠性研究,並深入研發新材料;探討各種材料變化與學理的同時,進而研發材料電遷移行為與可能有應用潛力的「電處理」技術。

多年來的研究,除了自身與實驗室的努力,對於科技部提供的資助允行從事自由研究,深感重要與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