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琬琬Wan-Wan Lin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特聘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博士 (1990)
- 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碩士 (1984)
-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學士 (1981)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科特聘教授 (2006/8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藥理學研究所所長 (2015/2 ~ 2021/1)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2/4 ~ 2015/1)
個人勵志銘
認真負責的態度,正向思考,積極行動,持之以恆,不進則退。
發現調節發炎反應的新機制 為治療提供新方向
本人在李鎮源教授指導下進行蛇毒的藥理研究,於 1989 年前往美國 NIH,在莊德茂院士的指導下進行細胞訊息相關的研究,接著於 1993 年到美國史丹佛大學進行 CaMKII 蛋白激酶研究。回國後本人以內毒素誘導巨噬細胞發炎反應的模式,探討調控先天免疫 TLR 引起的發炎反應,致力於內毒素誘導發炎媒介蛋白的基因轉錄、訊息傳遞、以及抗發炎藥物的作用機制研究。為了深入探索發炎與疾病的關係,本人在 2005 年到美國聖地牙哥大學 Dr. Michael Karin 的實驗室從事訪問學者研究一年,探討先天免疫細胞素在癌細胞生長的角色,證明細胞素是連結炎症與腫瘤微環境的重要因子。
在 2004 年起,本人率先探討 DcR3 中和 TL1A 的角色及其 non-decoy functions,並證明 TL1A 是嶄新的抑制血管新生分子,而相關研究也發表了兩篇回顧性論文。由於蛋白激酶調節發炎及細胞壓力反應極為重要,因此本人在 2010 年起著重研究 Syk 及 AMPK 兩個蛋白激酶在巨噬細胞、角質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功能,闡明 Syk 調控巨噬細胞 TLR 及 NLRP3 引發先天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以及參與 EGFR 調控角質細胞分化之角色。本人更發現 AMPK 透過保護粒線體以及促進細胞自噬,減緩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因氧化壓力造成的死亡。
綜觀過往的研究,本人揭櫫 Syk 是一個多功能的發炎調節分子,除過去所知為免疫受體的上游訊息傳遞分子,也對 NLRP3、TLR、IL-17R 及 EGFR 作用具有關鍵角色。此外,PARP-1 參與 NLRP3 誘導發炎反應是創新的分子機制,而 AMPK 活化是治療視網膜疾病的標的。本人有兩篇研究論文被選為期刊封面故事。
得獎感言
衷心感謝科技部 40 年來在我的研究道路上持續不斷給予支持與獎勵,使我能夠有計畫經費從事研究,開啟具有創意及探索深入性的課題。
我要感謝我的學生、博士後及助理願意加入我的研究團隊,大家一起在學海無涯的生物醫學領域中共同摸索與努力,雖然學生們的研究之路有長有短,但都經歷過困難與挑戰,在面臨困境失敗時仍不放棄追求研究真諦,以科學的訓練邏輯與方法回答過去未曾被探索的課題,能夠有緣與大家一起工作是我最感開心的事情。
我也要感謝我的啟蒙老師李鎮源教授,以及一路協助我的師長張傳炯院士、莊德茂院士、蕭水銀教授、張文昌院士,同事們及學界的所有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