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璋Ming-Chang Tsai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傑出特約研究員

學歷

  • 美國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社會學博士 (1992)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碩士 (1984)

 

經歷

  •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4/7 ~迄今)
  •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科學院長 (2007/8 ~ 2010/7)
  • 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997/8 ~ 2014/6)

個人勵志銘

態度決定高度。

從社會學角度切入 研究東亞社會變遷和文化互動

我以成為東亞社會變遷和文化互動研究的全球學者,做為一生的職志和學術目標。東亞地區的跨國流動與互動,以及東亞人民對此的反應和反思,這個實質性的研究計畫,則是實現我的目標的主要載體。自 1992 年獲得博士學位以來的30 年裡,我從社會學的角度,探究不斷變化的發展模式、全球化、國家結構和政治意識形態取向、以及東亞民眾的全球行為與對世界體系的看法等現象。我在全球研究和關於人類福祉的跨國研究方面的學術成就,在國際上享有很好的聲譽。

我回顧過去的學術生涯,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 15 年我在全球化社會學方面的實質性研究,側重於闡明宏觀層面的全球化進程、中觀層面的國家結構和跨國軟實力之間的關係,以及微觀層面的大眾與「文化他人」和「他人文化」的互動和反應。我發表了關於全球化、社會發展動態、以及人類福祉的決定因素等量化研究論文。

在最近的 15 年中,我專注於臺灣和亞洲民眾如何應對全球大國、全球組織和社會內部的各種競爭性的文化。同時我也觀察臺灣的婚姻移民,以描繪一種特殊的人類流動模式,這也是全球流動的一部分。這些研究對於臺灣、亞洲人民如何看待他者、區域權力與全球流動,提供深層的理論思考,以及經驗性的證據。

傑出特約研究員

得獎感言

我常想像科技部的獎項制度,是一種制約學習的機制。一開始,為了爭取獎項,所以會特別努力的將時間、注意力集中在做出優良的研究。久了以後,就進入一種所謂後制約的情境,也就是說,研究行為不再需要獎項時,也會持續的進行。對一個學術研究者來說,這是較高的境界,可以宣稱獎項誘因已放一邊,現在是純興趣,維持個人的出版品質。

同時,我與科技部打交道三十年,從旁觀察的感言是:感謝科技部致力維護所有獎項的高水準與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