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珺Shu-Chun S. Yang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

學歷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經濟博士 (2003)
-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經濟碩士 (1999)
- 美國南加州大學傳播碩士 (1995)
- 國立政治大學廣告學士 (1993)
經歷
-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 (2021/4 ~迄今)
- 國立中山大學經濟所教授 (2014/8 ~ 2018/7)
- 國際貨幣基金 Senior Economist (2010/6 ~ 2021/3,on leave 2014/8 ~ 2018/7)
個人勵志銘
做人誠懇踏實,做事盡心負責,做研究實事求是、不輕言放棄。
研究財政政策的總體效果 對現實政策產生影響力
我在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是財政政策的總體效果。自 2010 進到國際貨幣基金 (IMF) 工作以來,研究範疇擴大至開發中國家的議題。除了建立「動態一般均衡模型」提供能源豐富國家規劃財政,我也致力於低收入國家財政的研究。
IMF 長期以來依據恆常所得假說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建議資源豐富國家應建立主權基金,藉以儲存大部分的能源收入。然而,這個建議與開發中國家缺乏資金建設的困境有所牴觸。我們發現以持續、穩定的方式花費於有用的公共建設,其效益遠大於大量儲蓄,同時可避免因國際能源價格的大起大落,導致國內景氣的過度波動。
另外,針對低收入國家財政研究在文獻上的缺口,我們找出這些國家經濟結構中會影響政府支出效果的因素( 大量的貧窮人口、外援與外債提供長期的財政支援、公共建設效率低落等等),透過貝氏推論統計的 Prior Predictive Analysis,解決資料缺乏無法校正模型的困境。這些結果獲得 IMF 的重視,使得日後評估低收入國家財政政策有所依據。
近年來,我的另一個研究主軸是探討景氣、總體政策環境狀態如何影響財政效果 (state-dependent fiscal policy effects)。實證研究普遍發現,政府支出效益,會依景氣狀態而有所不同,但文獻中對該現象尚無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我們發現名目薪資僵固性是導致支出乘數 (每一元的支出帶來的 GDP 增長) 在景氣不佳時變高的重要因素。另外,政府在高負債的狀態下,支出的效益會大幅降低。此結果提醒財政不健全的政府:使用增加支出來促進成長必須更為謹慎,因為景氣刺激效果恐怕有限,但卻會導致財政加速惡化。
得獎感言
感謝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審查委員的肯定,再次獲獎,備感榮幸。經濟學是一門與公共政策息息相關的社會科學。我近 20 年的工作經歷,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政策機構。在研究的題材上,大多是從工作上所遭遇到的政策問題出發。對我而言,許多學術研究與政策分析乃是兩面一體,看到自己研究成果能受到國際經濟機構的重視,對經濟政策有所影響,感到欣慰。
希望我的經驗也能鼓勵對政策分析有興趣的學者,將政策分析的興趣轉化為學術成果。一方面從政策觀察中發掘研究題材,另一方面也透過學術方法檢驗提升政策分析品質,在優質學術期刊發表,不但在經濟文獻有所貢獻,也對現實經濟政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