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維光 Eric Wei-Guangdiau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暨分子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學歷
-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 (1991)
-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 (1985)
經歷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特聘教授 (2015/8 ~迄今)
-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 (2006/8 ~ 2015/7)
-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副教授 (2003/8 ~ 2006/7)
個人勵志銘
研究一路,戮力以赴;不計成敗,無得失心。
研究新世代太陽能電池 突破性成果領先全球
本人的研究從 2001 年至交大應化系任教開始,首先我從凝態超快光譜動力學的基礎研究切入,再慢慢擴展到新世代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應用研究領域。從 2006 年開始,我的研究組進行了一系列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方面的基礎研究與新能源材料的開發,其中又以在 2011 年與瑞士 EPFL 的 Michael Grätzel 及葉鎮宇共同合作於 Science 發表有關於破世界紀錄的紫質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成果,最受國際矚目。
近五年來,本人的研究領域已經從染料敏化轉換至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且在無鉛鈣鈦礦太陽電池方面的研究,居世界領先地位。我們發現添加劑在穩定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並於 2018 年取得破世界紀錄的元件效能 (9.6 %)
在 2020 年,本團隊開發兩步法來製備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這是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的全球首例。後續利用兩步法,團隊亦成功開發出高效能的無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換效能高達 13.5 %。接著本團隊利用兩步法成功開發出 p- 型有機分子自組裝單層結構 (SAM),來取代 PEDOT:PSS 之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且在後續的研究中,本人亦將此技術成功應用至其他高疏水性穩定性較佳的導電高分子 (包括 PTAA 以及其他研究組自行設計合成的 HTM),做為錫鈣鈦礦的電洞傳輸層,在此競爭激烈的研究領域上擁有領導地位。
另一方面,由於暖化及節能減碳議題受到全球矚目,本團隊亦積極開發穩定性佳之鈣鈦礦量子點做為光觸媒,對 CO2 進行光催化降解反應產生 CO 與 CH4 的最終產物,在氣相-固相上光催化 CO2 還原產生 CO 產率,本團隊締造破世界紀錄的傲人成果。
得獎感言
感謝科技部給予我這個彌足珍貴的獎項,對於我的團隊十多年來在新世代太陽能電池的研發及其相關基礎研究的努力,這是極大的肯定。
這個獎項的獲得,對於本研究團隊具有絕對的鼓舞作用-豐碩的研究成果歸功於許多夥伴的努力,我僅是代表整個研究團隊出面接受這個屬於大家的榮耀。
首先當然要感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給予良好的研究環境與充足資源,使我們可以做出最好的研究;感謝實驗室辛苦工作的學生們,包括了本地生,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外籍生。最後也要感謝同事對我的包容與支持,尤其是我的博士指導教授李遠鵬院士,以及博士後指導教授林明璋院士,謝謝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