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國倫Kuo-Lun (Allan) Tung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水科技與低碳永續創新研發中心 (WInnER Center) 副主任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1998)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研究所碩士 (1994)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士 (1991)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副國際長 (2019/1)
- 國際水協會 (IWA) 薄膜技術委員會委員 / 秘書長 / 副主席 (2006/9 ~ 2017/8,2018/1 ~迄今)
- 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 / 主任 (2006/8 ~ 2012/7)
個人勵志銘
志- 植之、訾- 止之、智- 致之 Dare to Dream, Ethics to Integrate and Aspire to Inspire.
投入薄膜領域研究 推動製程材料循環再利用
本人從事循環經濟相關之前瞻研究、人才培育與產業服務逾二十年。第一個十年於中原大學進行薄膜過濾之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參與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的創立與經營,奠立了研究落實產業應用的基礎。
第二個十年於臺灣大學成立「薄膜輔助綠色創新化工程序」研究群(MAGIC:Membrane-Assisted Green & Innovative Chemical Processes research group),重心在產業製程的高效薄膜分離程序所需之材料與模組開發,研究主題涵蓋薄膜程序開發(process development)、薄膜模組設計(module design)、薄膜污塞監測(fouling monitoring),暨材料設計探索(material discovery)。
過去二十年的學術生涯,研究內容著重基礎與實用並重,秉持的信念為「技術世界領先、應用臺灣優先」,加強產學合作、落實產業應用,與國內外三十多家知名企業共同以循環經濟的概念創造價值;研究過程更重視國際人才培育及臺灣國際學術地位的提升。
秉持著「帶臺灣到世界、領世界到臺灣」的信念,與國內知名學者共同爭取得世界會議來臺舉辦,包含四十年來首次在臺灣舉行的 2016 年第 12 世界過濾會議(2016 the 12th World Filtration Congress, WFC12) 以及三十年來將首次在臺灣舉行的 2022 年第 16 屆世界無機膜會議(2022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Inorganic Membranes, ICIM16),領世界到臺灣,更於 2021 年為臺灣爭取薄膜分離領域之高點數 (2020IF: 7.312) SCI 期刊 Separation &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三十年來的第一席期刊主編 (Editor),顯示臺灣在國際薄膜領域之影響力。
得獎感言
這是我第二次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得獎感言是第一次得獎的續言。在學術生涯起點的中原大學奠立了十年的研究落實產業應用基礎,讓我在 2012 年回母校臺灣大學服務,能處處以技術落實產業應用為念,才會有後面十年的成果。
回到母校任教之後,受到臺大諸多師長的提攜,其中最感謝的仍是我的啟蒙恩師 - 呂維明教授,他除了讓曾經在傳統過濾領域猶豫不前的我,翻轉了過濾在產業的角色外,呂老師讓我了解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因此身邊處處是貴人,在學術路上惠我良多;更感謝實驗室從創設到現在的所有學生和夥伴,不辭辛勞日夜溫馨相伴,陪我一起克服許多阻力和困難。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在天上的母親以及童語和童言兩個寶貝,有他們的默默支持,我才能專注於我熱愛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工作。更感謝科技部、經濟部、教育部、中原大學、臺灣大學和業界夥伴在研究路上給予我和團隊的資源挹注和長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