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旻憲Min-Hsien Wu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

學歷
- 英國牛津大學生醫工程博士 (2006)
- 英國諾丁翰大學應用生物分子技術碩士 (2002)
- 國立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碩士 (1996)
經歷
-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 (2021/2 ~迄今)
-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 (2018/8 ~ 2021/7)
- 長庚大學生化與生醫工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016/8 ~ 2018/7)
個人勵志銘
Success is walk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 no loss of enthusiasm. (-Winston Churchill)
應用微流體生物晶片優勢 開發高效細胞研究技術
我在國外求學及工作的主要研究領域是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研究過程中,為了精確地探索生物細胞對於周遭微環境的反應,我亦跨足微流體生物晶片技術領域。回國後的學研旅途上,我善加應用微流體生物晶片的技術優勢,開發多項高效能的細胞研究工具,如下簡述。
我們提出一項高通量微型三維仿生細胞培養系統,該系統主要係結合微流體技術,並整合許多細胞培養的新觀念,其目的為開發一項能提供穩定、仿生、高通量化、低實驗資源需求、及操作方便的高效能細胞培養工具。我相信這項工具的應用,將在實驗精確性、效率及經濟層面大幅改善新藥開發、生命科學或醫學相關的研究工作。
為了偵測生物樣品中的稀有細胞,我們提出利用微流體技術,結合細胞的特殊代謝特性或電學特性,來進行細胞的偵測與鑑別。此外,我們並開發可用於細胞藥物測試之光電式微流體系統,該技術能以高解析的方式,快速評估細胞對於藥物之反應。
為了純化分離生物樣品中的稀有細胞 ( 例如血液循環腫瘤細胞),我們提出在微流體晶片內,利用光介電泳力進行細胞操控,來純化分離這些稀有的細胞。我們已證明該技術能以高純度的方式,純化分離循環腫瘤細胞。未來,我相信這項技術不僅僅能應用於所謂的癌症精準醫療領域,亦能廣泛應用於其他臨床或基礎研究工作。
整體而言,我們巧妙地應用微流體生物晶片的優勢,開發多項高效能的細胞研究技術,期盼這些技術能為細胞相關基礎研究或臨床應用帶來實質貢獻。
得獎感言
從事學研工作已 15 年,能獲得傑出研究獎,除了是一種鼓勵,亦是一種鞭策,鞭策我在未來的學研路上,持續精益求精
首先我要感謝牛津大學 Prof. Z.F. Cui 的啟蒙、長庚大學生化與生醫工程所蔡前所長的知遇、長庚醫院及科技部的研究經費支持,以及實驗室夥伴的努力與付出。此外,我也要特別感謝內人及女兒的默默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
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發現一項新知或開發一項新技術,確實讓人振奮與雀躍。然而,能將學研成果轉變為應用技術,最後能落實於產業或臨床應用,更是一種莫名的成就感。研究工作是一項漫長、曲折且寂寞的旅程,展望未來之路,我仍不忘當初選擇科學研究的初衷,希望能盡個人棉薄之力,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實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