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家Yi-Chia Lee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部臨床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

傑出研究獎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生物統計學博士 (2010)
  •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 (2006)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學士 (1996)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 (2020/2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部臨床教授 (2016/8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2003/5 ~迄今)

個人勵志銘

心存善念、心懷感恩,將身旁的人當作生命中的貴人,因為他們可能正在默默地幫助你。

提出預防胃癌新方法 成功降低胃病對國人威脅

本人針對胃癌發生率高的社區,設計幽門桿菌篩檢服務,為感染者提供有效治療,消化性潰瘍及胃癌的發生率隨之下降,大幅解除胃病對人民的威脅。以將近二十年的長期研究證實:「抗生素根除細菌,可以預防胃癌」,研究成果不僅提供學術創見,對於東亞、南美、東歐等高風險國家政策面有重要影響。

為達成目標,本人先以醫院為基地,主持臨床試驗合作聯盟,進行多中心隨機分派性試驗,研發出以細菌抗藥性為基礎之用藥準則,提供個人化的除菌處方,也提出多面向的產學合作,包括深具社區實用性的幽門桿菌糞便篩檢試劑,發展預測胃癌風險的血清指標,以及胃黏膜的基因甲基化檢測,並發展結合幽門桿菌糞便抗原及糞便潛血的二合一策略,不僅提供除菌的好處,也降低間接成本,提升上下消化道健康促進的整體效益。這些應用結合初段與次段預防,與本國發展精準癌症預防的目標不謀而合。

在實務上,本人根據組織性篩檢的精神,針對邀約、轉介、投藥,以及成本效益的一連串環節,進行科學性評估,經過產官學多層次的協調與合作,業已將胃癌防治系統制度化及電子化,因此,胃癌預防介入在政府支持下,已在臺灣許多縣市施行。

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對於健康政策面的重要性,本人曾受邀於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WHO) 及世界胃腸組織 (WGO) 發表工作手冊,也成為 2019 年胃癌防治全球共識為臺灣主導的最重要原因,讓臺灣經驗能夠具體貢獻於世界胃癌防治。

傑出研究獎

得獎感言

我從 2003 年 SARS 爆發時進入臺大醫院服務,到現在 COVID-19 世界大流行,一晃眼將近 20 年,一直秉持上醫治未病的理念,將醫學中心的有效研發,應用於廣大社區,立下宏願提升偏鄉民眾的健康。

每年到馬祖四鄉五島服務,第一站都是先到南竿天后宮為團隊祈福,也看看「濟世良醫妙手可回春」的牌匾來期許自己。在工作之餘,走在古樸的戰備道,徐徐海風吹來,一路上不僅沈澱思緒,也能產生精進研究的靈感,這無疑是我人生的一大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