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愛君Ai-Chun Pang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暨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特聘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副院長

學歷
-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博士 (2002)
-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碩士 (1998)
-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士 (1996)
經歷
- 動見科技 OmniEyes 共同創辦人 (2019/1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所長 (2013/8 ~ 2016/7)
個人勵志銘
人生谷底是下一個高潮的起點。
引領行動通訊分散式邊緣運算 開啟「邊緣智慧」研究
隨著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突破及進展,在網路邊緣端進行智慧運算與決策,滿足低延遲應用及資料隱私保護的需求,已成必然的趨勢。本人洞察此趨勢,帶領團隊研發「邊緣智慧」網路平台,此議題為行動通訊領域面臨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視為帶領行動通訊產業走向下一階段創新的關鍵,已受到全球產業極大的重視,而行動電信業者、設備製造商以及應用服務提供者皆傾全力投入。
本人有幸在「邊緣智慧」研究發展的初期,開創引入邊緣計算 ( 或稱「霧計算」) 的概念,使行動電信業者與服務提供者能夠相互合作,將雲端服務能夠透過霧計算技術進行「雲霧協作」,將具時效性之物聯網應用服務提供給行動用戶。本人近年並積極參與及推動國際研究工作,戮力於學術創新及實務系統的實踐。感謝研究成果能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先進的高度肯定,並有幸將成果落地開花。
經過多年的努力及先進的提攜, 本人獲得 IEEE Fellow 殊榮 (For contributions t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obile Edge Networks」), 受到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Society (VTS) 的肯定,獲頒 Women's Distinguished Career Award。這些榮譽已顯示國內外學術界對於本人研究成果的認同,進而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於網路通訊領域之國際學術地位、能見度與影響力。
得獎感言
感謝科技部、教育部以及臺灣大學各項資源的挹注與支持,將此前瞻技術轉化成具市場價值與競爭力的產品。感謝本人在研究上的啟蒙恩師– 林一平教授,帶領我進入學術殿堂,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給予最堅定的支持力量。
感謝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資訊工程系,給予豐沛的研究資源與行政支援,以及歷任主管對本人的愛護與提攜。同時,感謝臺灣大學嵌入式系統與無線網路實驗室的所有成員 (包含郭大維教授和施吉昇教授),一同創業的夥伴 - 周俊廷教授和林守德教授,以及過去各方面協助我的學術界前輩先進們。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他們默默地在背後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讓我能夠努力投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