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娟Shu-chuan Tsao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1987)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碩士 (1982)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2006/8 ~迄今)
-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1999/8 ~ 2006/7)
- 南華大學文學所副教授 (1996/8 ~ 1999/7)
個人勵志銘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突破園林研究的既定模式 深入文人的存在處境
本人研究中國古典詩學與明清文學,長期關注文學如何處理人與所在世界的關係,留意到園林在其中所發揮的中介角色,是以二十年來傾力於園林文學領域的開拓與耕耘。
進行園林文學研究,必須立基在園林歷史、美學與經濟等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並通過具體案例進行細緻的文本詮釋與情境重構,始能作出相應的理解與詮釋。明清時期文人園林臻於精緻成熟,手鈔謄錄結合刊刻印刷,產出豐富的圖文文獻,正適合探究當時園林文學曾經打開的格局,並做為回溯此前發展 的基礎。
整合性的總論必然從精密的個案研究出發,筆者用力最深的案例為祁彪佳與寓山園林,祁氏出身藏書世家,對文字別具深情,有《寓山注》《寓山志》《越中園亭記》《遠山堂詩集》以及十五年日記、二十年書信等文獻傳世,提供重建當年語境的可能性,遂得以先後完成《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2006 里仁)、《祁彪佳詩傳:遠山堂詩詞編年校釋》(2020 聯經)。
此外,本人持續致力於發現有價值的案例,抉發具時代特性的議題,思考論述層次與架構,從多元層面處理晚明園林文學議題,如分析「小有」、「吾有」與「烏有」之概念與「十六觀」系列,闡述晚明文人群體關於園居經驗的思索與話語表述。另選擇柳浪、陶山書堂、滄浪亭、不繫園等相殊類型之園林,探索文人居遊的生活實踐與體道境界,它們在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間的轉換,以及在時間流變過程中產生意義的挪移等,完成《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2019 臺大高研院)。
得獎感言
學術生涯裡,晚明是最讓我反覆流連的歷史段落。閱讀那百年間的政治與文化,既讚歎於士人勇於疏諫的風骨,也悲憤於朝廷折辱大臣的詔獄與廷杖,既愛賞江南書畫文藝的清雅風流,又不能不驚心於災疫時作與民變四起。
那是「姹紫嫣紅」與「斷井頹垣」並置的景觀,堅韌的草木紮根於頹敗的瓦礫間,開出鮮妍的花朵,彼此盤根錯節,難以分解。這是研究晚明文學艱辛之處,卻也讓人不忍捨之而去。
園林文學研究尚屬草創的領域,感謝科技部提供的長期研究補助,海內外圖書館提供的古籍閱覽服務,讓我得以順利推進各項研究課題。臺灣大學提供的資源和環境,讓我更易契入與天地、草木、人物的關係。感謝此年度傑出研究獎的肯定,鼓勵了基礎研究者安靜而堅定的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