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ebook38
P. 52
ɛ˖ӍᎲ
˚͉ঐᄌʕٙฌઋ
˴ ᑺ ɛjϡ߇Ͼͭၽᝄɽኪ˚͉Ⴇ˖ኪӻબ
能劇又稱 「能樂」,亦簡稱 「能」,即藝能的意思,演員多戴上稱為 「能面」
的面具表演歌舞,並由大鼓、小鼓、太鼓及笛子等四項樂器組成樂師團,另有
稱為 「地謠」 的合唱隊,乃是集合舞蹈、唱唸、樂曲所構成的複合式歌舞戲劇,
為日本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能劇的發展,經歷了不同時代的演變過程,
在過去,能劇與 「三番」、「狂言」 合稱 「五番式」,而且演出的能劇多達五部之
多,整套 「五番式」 演出需一整天的時間。到了現在,為了節省時間,通常是直
接演出一到兩部能劇,若中間加插一部 「狂言」,至多三個小時左右。與日本動
漫文化的廣泛流行相比,臺灣民眾對於能劇的接觸較少,較為陌生,除語言與
文化的隔閡外,能劇的演出需要大批工作人員及架設特殊舞臺,故鮮少於臺灣
實際演出,因此多數民眾只曉其名,而未能知其堂奧。故本次人文沙龍邀請臺
大日文系朱秋而教授,透過解說與分析能劇的愛情表現,帶領大家探究人物心
理變化與曲折,領略日本文化如何形塑與描繪愛情,以及討論其中獨特的趣味
與文化意涵。
朱教授是日本京都大學博士,專長領域是日本古典文學、和漢比較文學。
朱教授指出,能劇的起源多元,有來自中國的 「散樂」,屬雜耍、歌舞等綜 合性
的表演;有來自農村的 「田樂」,為田間農事祭典演變而來;有來自 「猿樂」,是
圖一:「日本能劇中的愛情」 座談海報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