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ebook38
P. 53
˚͉ঐᄌʕٙฌઋ
一種吸收 「散樂」 並融合本地特色的演出技藝。在語源上,「猿樂」 也源自 「散
樂」(兩者讀音皆為さるが (Sarugaku)),因前者時常以猴子表演雜耍,或以小童
扮演猴子,故索性稱作 「猿樂」),其性質近於滑稽歌舞劇,多於酬神賽會時演
出。
能劇在日本室町時代 (1336-1573) 初期,即 14 世紀下半葉至 15 世紀上半
葉最為鼎盛,在當時有許多家族劇團並形成演出流派,諸如觀世流 (結崎座)、
寶生流 (外山座)、金春流 (圓滿井座)、金剛流 (坂戶座) 等,後江戶時代
(1603-1867) 喜多流由金剛流中分支獨立,通稱為能劇五大流派。其中,對能劇
的藝術化最為關鍵者,即創立結崎座的觀阿彌 (1333-1384) 及其子世阿彌
(1363-1443)。1372 年,觀阿彌、世阿彌父子至京都醍醐寺演出,一時聲名大
噪。三年後,至京都今熊野神社演出,室町幕府三代將軍足利義 (1358-1408)
甚至親臨觀賞,自此世阿彌受到足利義滿的支持與喜愛,故在能劇表演、劇
本、藝術批評等面向多有創發。其後雖受政治鬥爭餘波所及而流放佐渡島,但
亦筆耕不輟,留下許多重要成果,後人於 1909 年編成 《世阿彌十六部集》,對於
日本傳統戲劇與文學影響深遠。
朱教授同時說明,能劇的表演特色諸如演員的移動步伐、面具的使用及演
技的展現,或其演出所呈現的充實與安定感,或於樂音節奏結構、舞臺場景營
造等,無不顯示日本人的藝術美學。能劇約可分為五類,即演出神明故事的
「神」 類、演出武士故事的 「男」 類、萬物有靈信仰下的 「女或草木精靈」 類、描
述心理狀態的 「狂或藝」,以及因為憤恨、嫉妒由人化身為鬼怪幽靈的 「鬼」 類,
可謂包羅萬象,現今時常演出的劇本曲目大約有 250 種左右。
圖二:主講人朱秋而教授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