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ebook38
P. 19

˜თːഒۜʘᑷk{੽຅ɨ˖௴Ϋᝈዝ̦຾Պٙॕ੗™  ɛ˖ӍᎲᑺࢭ



 不同於大眾流行文化,藝術作品往往較難貼近大眾生活,然而這些經典之  石院士認為,藝術史研究可說是對  「銘心絕品」  的解謎工作,而藝術工作者
 作一旦融入大眾所熟知的影視作品,便容易產生共鳴。此外,若將高懸於博物  一生的志業便是向藝術作品不斷追問、解謎,為後人揭開作品背後的神祕面
 館的經典作品,用更通俗、簡單甚至生動的方式呈現,便可跳脫以往靜態的觀  紗。也因為後世不斷的追尋解謎、向作品提問,藝術作品便成為代代流傳的

 賞體驗。為了讓現場民眾了解大眾文化與藝術經典的結合,石院士藉由多部影  經典。
 視作品,講述藝術作品的  「謎」  如何成為流行文化的靈感來源。本次活動也與國  然而,經典並非恆靜不變動,在追問的過程,經典其實不斷的被再生。追
 立故宮博物院合作,現場設置元代書畫家趙孟頫  《走入鵲華秋色》、唐朝書法家  問本身便是一個再生的過程。在追問的同時,不論是藝術工作者或其他領域的

 懷素  《自敘帖》  的 VR 虛擬實境,希冀帶給民眾身歷其境之感,會場中同時展示  投入者,往往能發現其他的可能性。在揭開經典的神祕面紗同時,我們可以看
 北宋郭熙  《早春圖》  互動式 3D 投影,讓民眾藉由體感互動,有截然不同的觀賞  見每一個世代皆留下形式不同、各有千秋的再生經典。影視作品便是最顯而易
 體驗。              見的例子。




 二、    銘心絕品之謎     三、    大眾影視作品

 石院士認為絕品需要有幾個要素。首先,不論是作品的表現或呈現形式要  石院士首先以韓國戲劇  《師任堂:光的日記》  作為開頭,向聽眾闡述經典如

 達到極致;其次須是難以被超越。而絕品之所以能夠銘心,其關鍵在於作品本  何巧妙的融入影視文化中。申師任堂是一位韓國著名女書畫家、文學家,戲劇
 身所帶有的神祕性與待挖掘的故事,即所謂的  「謎」。作品和文物背後所蘊含的  裡主要描寫她的愛情故事,運用時空穿越的手法,而穿越的源頭則和十五世紀
 故事與神祕性,通常最為人所關注,因為這股神祕性,為後世文化創意產業帶  韓國最偉大的山水畫畫家安堅所繪製的  《金剛山圖》  有關。
 來許多靈感,成為不少影視作品故事腳本。正是因為作品本身的謎團,讓世人  根據史載,《金剛山圖》  其實並非安堅所畫,但為了劇情需要卻刻意安排。
 不斷追尋且難以忘懷,因此產生了銘心的效果,這便是所謂的  「銘心絕品之謎」。  透過  《金剛山圖》,可以窺見古代中國的山水畫風如何影響十五世紀的朝鮮畫

                  家。安堅的代表作品  《夢遊桃源圖》,為韓國最重要的國寶之一,此圖乃安平大


























 圖二:現場民眾體驗國立故宮博物院設置之VR虛擬實境

                                    圖三:石守謙院士解析黃庭堅跋寒食帖的心理


                                                                                             19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