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會後結論資料:

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結報告

總結簡報

議題一:人才與價值創造議題二:科研與前瞻議題三:經濟與創新議題四: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

大會手冊

大會引言人簡報資料

1-1 育才競才環境 簡立峰董事

1-2 產業人才培育 黃經堯教授

2-1 科技資源戰略布局 張仁炯執行長

2-2 基礎研究能量 周美吟副院長

2-3 產學研鏈結 簡禎富教授 

2-4 科技評估與治理 梁伯嵩資深處長

3-1 產業智慧化與數位經濟 葉怡君總經理

3-3 再生能源 王人謙所長

3-4 新創經濟 林欣吾副院長

4-1 健康與照護 梁賡義院長

4-2 資通安全 陳俊良教授

4-3 安居家園 陳東升教授

4-4 智慧生活 葉肇元執行長

意見回應

全科會簡介:

《科學技術基本法》明定,政府每四年須考量國家發展方向、社會需求情形及區域均衡發展,制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並須透過「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廣納各界意見,繼上次(第十次)於105年12月召開已近四年,故規劃於今(109)年12月舉行行政院「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以承先啟後之思維,在「科技發展策略藍圖」、「台灣2030願景」等先期研究與意見徵集的基礎上,對焦2030創新、包容、永續的科技願景,同時鏈結資訊數位產業、資安卓越產業、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國防及戰略產業、綠電與再生能源產業、民生及戰備產業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方案,透過部會協作及跨界共議,共同擘劃國家的科技施政藍圖。

 

因應社會、科技、經濟、環境與政治等五大面向的挑戰,行政院「第十一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初步規劃四大議題,涵蓋「人才與價值創造」、「科研與前瞻」、「經濟與創新」、「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並透過議題小組會議、公共論壇、分區預備會議及線上直播等方式,廣納各界專家及公民意見,以凝聚國人共識,包容多元族群,落實全齡友善社會。政府將持續運用科技帶動產業升級轉型,深化人文素養,增進人民健康福祉與打造安居生活環境,並扣合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實現共生共榮的循環永續社會。

 

【認識全科會:專家觀點文稿】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以回應社會需求、以人為本的正向科技發展為宗旨,特網羅國內產官學研界專家的焦點評論,提供給台灣各領域、各世代的公民更多元的觀點與想像。

 

議題一:人才與價值創造

強化人才與研發的產學鏈結,完備我國科研創新能力的關鍵拼圖

多元發展融合,強化國際育才競才優勢

科技發展與人文素養

育才競才環境

跨域數位人才的發展趨勢:產學研觀點

議題二:科研與前瞻

鏈結我國科學研究的資料運用

系統動態模型應用於系統風險與永續轉型分析

提高科技信任,堅實新興科技發展基礎

建構友善創新之法規環境

從日本及德國的經驗,探討需求導向的科技研發促進模式

基礎研究與科研創新

加強產官學研鏈結,讓需求與研發結合

推動社會需求導向的跨領域研究

議題三:經濟與創新           

創新成長帶動我國產業發展

激發創新動能,建構未來獨角獸生態圈

再生能源

疫後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科技創新

推動綠色振興打造臺灣低碳韌實力

資源循環技術與循環經濟設計思維

議題四:安心社會與智慧生活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建置下的精準醫療推進趨勢

資通安全

精準健康與醫療的創新模式:跨部會觀點

COVID-19:抗疫持久戰,資源整合與風險治理仍是關鍵

整合科技,打造安全新農業

以科技的初衷、迎戰社會重大挑戰問題

升級智慧生活,奠基永續樂齡新社會

健康與照護

COVID-19對老化社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