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液化

其他推薦影片

臺南慈濟高中

古湖泊、舊河道與海埔新生地等地區經常有鬆散的沉積層,並且於沙土的孔隙內填充許多水。當地震波來臨時,造成沉積層晃動,讓沉積物重新排列,此不穩定的狀態無法支撐地表建築物的重量,因此產生建築物下沉的現象。

孔隙中的水,在沉積物重新排列時,減少沙土之間的摩擦,並且增加孔隙水壓,讓沙土更容易重新排列。當沙土重新排列時,孔隙減少,此時其中的水壓增加,造成地表溢出泥水的現象。

1. 容器1個

2. 水(約佔容器四分之一高)

3. 沙土(倒入容器足以覆蓋水面即可)

4. 剷子1個

5. 模型1至數個

1. 將容器裝入四分之一高度的水。

2. 把沙土倒入裝有水的容器中,直至將水面完全覆蓋看不出有水即可。

3. 將模型放置於沙土表面。

4. 一手扶著容器,另一手以足夠造成容器晃動的力量敲擊容器側面。若為玻璃容器,則建議以搖晃代替敲擊,避免造成玻璃容器破裂。

5. 若要重複此現象,需用剷子將沙土與水攪拌均勻,直至沙土表面看不出有水,即可將模型放置於沙土表面重複此現象。

6. 觀察是否發生模型下陷、泥水溢出的現象,並試試看不同的沙土大小形成的土壤液化現象是否一樣。

1. 上網找找看臺灣哪裡是容易發生土壤液化的區域呢?

2. 你居住的縣市是否有發生過土壤液化呢?

3. 發生的地區是否具有鬆散的沙土以及豐富的地下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