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ebook39
P. 26
ᛘၽᝄࠬ౻jᖯٙ་ၾࣛ˾
劉正忠:
透過序跋、書評這類文學批評以及嚴格的論文,雙軌重讀羅葉是必要的。
若說羅葉是現代主義或現實主義,大概都有點道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寫當
代詩。我們教科書裡最年輕的詩人,可能是六、七十歲,他寫的是幾十年前的
某種感覺,對當代年輕人比較隔閡。詩有永恆性、有超時空性,但詩也有時空
性,特別是現代詩、當代詩。我理想高中課本的現代詩編法是:最近兩、三年
一批詩人放進來,過兩、三年再換掉一批。比如羅葉被收進來,但他不必盤據
三十年,他就是好幾個套餐的其中一個。當代詩不斷輪動,就會把最新的感
覺,或當代關懷給放進來。羅葉詩主要寫於 1990、2000 年代,他的詩滿反應時
代的某些變動。他並非使用英雄主體在說話,而更接近凡人主體,他有他的階
級認同,也有特定的思想情感,這就是我們臺灣的歷史、當代情感的歷史。
王文仁:
羅葉和林燿德都是六十年代的詩人,兩人都桀驁不馴、年輕早逝卻留下特
別印記。羅葉的創作類型很雜,有生命的思考、藝術創造的探尋,還有社會、
情愛、疾病等課題。我更喜歡他早期的作品。〈蟬〉 是羅葉創作重要的開端,這
首詩跟第一部詩集 《蟬的發芽》,不只名稱意義有連結,更是詩人的早期形象。
早期詩作可以看到他不斷想要振脫俗世,往高處追求的特色。羅葉詩有點自
虐,他喜歡不斷凝視 「死亡」,找尋超越境界和性靈力量的成長,這是他跟當時
詩人不太一樣的趨向。〈作家、樹與果實之夢〉 強調追求完美的作家,不斷超越
自我,砍去舊的枝葉、老的傳統,在苦痛當中創造藝術。這是羅葉不斷詮釋自
我、生命前進的一種方式。很有意思的是,很多詩人都是從情詩出發,但羅葉
早期的創作明顯缺乏這個區塊。《病愛與救贖》 收了很多情詩,但大多充斥哀傷
的氛圍。可以說病愛是病中救贖的萌發,最終體現於詩的寫作。
楊佳嫻:
我想談羅葉的 〈溫泉〉,這首詩寫深厚的友誼,有非常靜謐的音樂效果。我
以前很喜歡把這首詩讀成同志詩。詩人有他原始的寫詩動機,但他的動機和想
法,不一定是這首詩唯一的解釋方式。如果讀者有辦法從文本脈絡,合理解釋
出另一種意思,也是豐富這首詩的意涵。羅葉很能把一些東西的氣味,連結人
生某些永恆的命題。像是 〈風乾的魚〉 或是 〈老酒〉 裡的氣味,和生死、邂逅跟
友誼緊密結合,又具有強烈的地方風味。還有 〈母,校〉,「母」 校指涉空間,
「母」 又指向特定人物,因而 「母校」 是一個情感空間。羅葉因為病痛,似乎突然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