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ebook39
P. 18

୚ᛘၽᝄࠬ౻jᖯ໢ٙ་ၾࣛ˾



               有解嚴,因為南方朔的關係,我和羅葉、許傳盛等人聚集起來幫忙選舉,一方
               面我們都是  「壞學生」,一方面大家都很窮需要錢。
                    後來在  《新新聞》  工作時我和羅葉倒沒有見面。羅葉來  《新新聞》  工作時,

               我正巧出國唸書,兩人剛好錯開。那時羅葉在  《新新聞》  稱南方朔、王健壯二人
               為師傅。王健壯的文字能力很強,羅葉是文字編輯,王健壯對羅葉而言就是一
               個挑戰,這兩個人都喜歡玩文字遊戲。南方朔是非常疼惜年輕人的人,他們比
               較多討論文學。羅葉出了兩本書,序是找南方朔寫的。南方朔在羅葉  《樹怎樣成

               為自己》  的推薦序中寫到:

                      Ͼίவɓ໊ϋჀɛʕdᖯ໢݊௰ᑹձϗᏡٙf˼ਂٙԫ੽ʔˢйɛˇd
                      ̥ˢйɛεdШۍʔึวՑቜ᎘ɪ̘f͟׵ίᖯ໢Ԓɪ޶Ցٙ݊Іʉd
                      ΪϤҢ࿁˼ᐼ݊ˢ༰ፋڐfவ݊׌ࣸӔ֛dఱ݊Ϟɓ၇ɛdʔఃᛇၲ

                      ༺dྐྵᗴί̻૱ʕрɢf

               南方朔出身眷村,很能體諒羅葉來自中下家庭、想要在文學藝術上發展的心
               情。這就是羅葉作品中的兩種特質,一種是有距離感;另外一方面他對於事實

               的描述又不是很激烈,反而是有一種嘲諷的感覺,尤其小說裡面表現最清楚。
               羅葉對社會有距離感,但是又有真實的社會生活切入。這層面在旅遊隨筆裡面
               看得最清楚,羅葉的詩反而未能比得上報導文學作品。

                    羅葉的社會參與影響最深的應該是李文忠事件,這個事件在羅葉的小說
              《阿草的邊緣歲月》  記載得很清楚。有一次許傳盛的爸爸接到特務通知,特地從

               花蓮北上臺北。這對於年輕人是一個很大的恐懼,因為以前沒有踏出這條線,
               只認為這是應該做的事情,不知道踏出這條線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羅葉在運
               動中不斷反思這個問題,而後將問題轉化為文學和詩表現出來。

                    羅葉的聲音很特別,有點清有點高,唸起詩來很好聽。在學運的時候往往
               安排羅葉上臺朗誦詩。南方朔在  《記憶的伏流》  序文中提到:「羅葉是一個晚熟

               型的人。」  肯定羅葉文字中的嘲諷是一種  「否定式的再啟蒙」,鼓勵羅葉應以「鉅
               型課題作為小說的主題」,挑戰自己。遺憾的是羅葉並沒有寫出如此作品。
                    另一個很重要的是羅葉與病。羅葉後期看自己、看世界都有一種超脫,尤
               其是在  《病愛與救贖》,這是我認為羅葉詩集中最好的一本。像  〈信用卡〉、

              〈母,校〉、〈告解〉,幾乎到了人生超越的境界,雖然承受病痛,但是看世界的
               方法一直在變。尤其我最喜歡  〈告解〉  裡面的話:





               18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