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ebook39
P. 17

ୋɧఙ  ˜་ၾٟึٙᚗ༌™



                       羅葉高中時就有幾個特點,對古典詩歌很熟悉,也對臺灣文學涉獵很多。
                  1970 有鄉土文學論戰,後來有黃春明小說進到國中課本,絕對是有意識型態的
                  改變。我和羅葉那時讀笠詩社、英國文學、過去臺大對面所販售的禁書,因此

                  不單單僅是接續紀弦。
                       羅葉和我大一、大二的時候,楊牧以客座教授身分來臺大外文系授課。羅
                  葉對楊牧非常仰慕,拜託我帶他去找楊牧聊一聊。那一段時間我們便時常往返
                  外文系研究室,羅葉、我和楊牧一起討論。但就結果而言略有失望,那時楊牧

                  關心長詩的問題,要我們往這個方向努力,聊得並不十分投機,但還是很高興
                  他來接待我們這些小朋友。
                       羅葉的詩把自己放在普羅的位子,和自己的生活條件有關,他對於自己的
                  定位也是如此。羅葉時常居無定所,在同學中是相對貧困。羅葉高中開始就常

                  常住朋友家,一來聊天就可以住下來,有時可住到一個月。我和林宜敬家都是
                  羅葉的旅館,林宜敬家還有果園,常常有鮮榨柳橙汁可以喝。聽說羅葉在  《新新
                  聞》  工作時,下班後就住在辦公室,很能接受艱困的物質條件生活。可以說他臉
                  皮很厚,不過也是一個很可愛的人。有一陣子羅葉經濟條件比較好,還會炒作

                  股票,但他看世界的觀點仍以是以普羅大眾的層面出發。
                       羅葉話很多,喜歡反駁別人,但也有他沉鬱的部分,在個人的時刻很難去
                  打破。羅葉居無定所可能也對寫作有幫助,進入到很多人的生活,因此觀察角
                  度不同。羅葉後來買了房子,住在羅東當小學老師,那時他當總務組長,幫學

                  校做了很多事情,羅葉很驕傲。我也很為他高興,總算脫離年輕時的居無定
                  所。後來同學聚會看到他帶女朋友來,可惜那時健康已急轉直下。
                       羅葉有兩個部分值得一提:一個是臺灣歷史上,羅葉參與過重要的學運、
                  競選、媒體的發展,最後又走向教育,這也是臺灣那個年代的走向。羅葉並沒

                  有對政治的野心和期待,畢業之後的走向從媒體走到學校,相對於當時一些人
                  從運動走向政治,羅葉卻相反走向基層。我覺得這是羅葉獨特之處。
                       另一方面,羅葉有長期和疾病共存的經驗。因此第二本詩集  《病愛與救贖》
                  就是羅葉和疾病的相處,我要到中年之後才逐漸讀懂,才能從創傷的角度去瞭

                  解羅葉的心境與作品。因此羅葉的生命經驗非常豐富,社會位置與經歷都是臺
                  灣文學上獨特的案例。


                  顧爾德:

                       我大二的時候因為編輯臺大法學院的刊物,而認識羅葉、吳介民。大四那
                  段時間因為臺大學生運動比較火熱,大家比較常在一起。剛從大學畢業時還沒


                                                                                             17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