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良Cheng-Liang Liu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博士 ( 2007 )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 ( 2002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副教授 ( 2020/8 ~ 迄今 )
-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副教授 ( 2016/9 ~ 2020/7 )
-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 2012/5 ~2016/8 )
- 日本山形大學有機元件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 2010/6 ~ 2012/4 )
開發有機半導體材料 促成電子/光電元件應用
本人於2012年5月自日本山形大學回臺加入中央大學化材系,並於2020年8月轉至臺灣大學材料系任教。近5年內研究成果主要為:以溶液製程技術製備有機/混摻薄膜及其於電子/光電元件上應用,並建立有機分子結構設計、物理與化學性質、溶液製程、薄膜形貌微結構調控及元件性能間關係。特別在有機電晶體、記憶體、太陽能電池上掌握材料端開發、溶液製程製備薄膜及後端元件應用上跨領域研發技術。此外在產業發展上,建立超音波噴塗模組技術平台,強化低成本商業化的超音波噴塗設備及其相關科技。
經過多年努力,在有機半導體與元件等相關研究成果已受肯定,多次受邀參加國內外會議發表成果。2016年獲邀至日本高分子學會年會以亞洲傑出年輕學者身份發表論文,並於2017年於日本京都獲得IUMRS-ICAM Young Scientist Award ( Wiley Award ) 。曾獲得2020年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 ( 哥倫布計畫 ) 及兩次科技部高分子學門優秀年輕學者計畫 ( 2016、2019 )、台灣化學工程學會學術勵進獎 ( 2018 )、台灣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傑出青年獎 ( 2018 )、中華民國高分子學會傑出高分子青年科技獎 ( 2019 )、中國材料科學學會優秀年輕學者獎 ( 2019 ) 等。
得獎感言
首先感謝科技部給予我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肯定。感謝臺灣大學陳文章教授於研究上啟蒙指導及學術生涯上提供建議。感謝國內外合作團隊,包括中央大學陳銘洲教授、臺灣大學童世煌教授、交通大學王建隆教授、美國西北大學Prof. Antonio Facchetti、日本廣島大學Prof. Itaru Osaka、日本山形大學Prof. Tomoya Higashihara 等。
感謝實驗室裡同學們,在研究上一起努力與創意上教學相長。對於日本山形大學Prof. Junji Kido 和藍杏林教授於過去指導和對我實驗室學生進行移地研究給予感謝。此外感謝日本東京工業大學Prof. Mitsuru Ueda、交通大學許千樹教授、清華大學陳信文教授對我提攜及鼓勵。感謝過去8年 ( 2012 ~ 2020 ) 於中央大學化材系任教期間所有同仁們的協助 ( 特別是曹恆光教授 )。最後將此榮耀和我家人 ( 太太、媽媽、岳父母 ) 分享。
個人勵志銘
The future belongs t o those who belie ve in the be auty of their dr 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