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良彥Liang-Yan Hsu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學歷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化學博士 ( 2015 )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碩士 ( 2008 )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學士 ( 2005 )
經歷
-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 ( 2017/7 ~ 迄今 )
- 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 2016/8 ~ 2017/6 )
-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 2015/9 ~ 2016/7 )
探索光與化學分子 發展前沿基礎化學理論
本人的研究領域為理論化學,理論化學是一門從數學與物理的角度來分析化學原理的學科,可視作現代化學的基礎。儘管當代化學對物質的性質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但在化學分子處於非平衡開放系統或處於真空場的強耦合下,科學家的認知仍然十分有限。
為了克服上述挑戰,本人從基礎光與物質交互作用出發,探索化學分子在真空場強耦合下的化學機制,以及單分子導線的光電轉換原理,並基於宏觀量子電動力學與開放量子系統的架構,發展前沿的基礎化學理論。
本人的研究主題包含兩個部分:電磁極化子化學與單分子的光電轉換機制。在電磁極化子化學方面,本人推廣了佛斯特能量轉移理論,並利用廣義光譜重疊的概念去理解化學分子的能量轉移機制。其研究成果被物理化學的權威期刊選為 J. Phys. Chem. Lett. 的封面故事,並在 2017 年美國理論化學會議被特別報導。
除此之外,本人建立了與真空場強耦合的分子自發輻射理論。這套理論可用來描述分子螢光在複雜介電環境下的非馬可夫量子動力學,被化學物理的權威期刊 J.Chem. Phys. 選為Editor' s Pick 以及 Editors’ Choice in 2019 。
在單分子的光電轉換機制方面,本人探討電荷不守恆的開放量子系統以及電聲耦合效應對光電流的影響,發現激發三重態分子與帶電荷態分子的能量排列,是單分子光電導的主要機制,研究成果已發表在 Nano Lett.。
本人相信,基礎理論的突破必定能讓我們對化學本質有更深刻的認知,期待未來這些基礎工作能帶來新的科學技術以及其應用。
得獎感言
非常感謝科技部與評審委員的肯定,能獲獎真是深感榮幸。感謝科技部、中央研究院、原分所在研究經費上的大力支持。也非常感謝我實驗室的學生們,以及我長久以來的工作夥伴黃千睿博士。感謝父母的栽培、妻子的支持以及學術生涯上所遇到的許多貴人。
我想把這個獎獻給我在理論化學領域的啟蒙者—林聖賢院士,林院士對我的研究風格與品味有非常關鍵的影響,而且還給予我許多學術方面的指導與建議。我期許自己未來也能像林院士一樣,啟發學生的熱情與興趣,為臺灣培養基礎科學的人才。
個人勵志銘
Life without dr eam is d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