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瑋勵Wei-Li Hsu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學歷
- 美國University of Delaware 生物力學與動作科學博士 ( 2008 )
- 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碩士 ( 2002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 ( 2015/8 ~ 迄今 )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 ( 2009/8 ~ 2015/7 )
- 美國University of Oregon 博士後研究員 ( 2008/4 ~ 2009/7 )
投入復健輔具跨領域研究 提供臨床療效實證
與臺大醫院臨床服務及教學結合,運用生物力學分析長期投入復健輔具工程為主的跨領域研究,
包含脊椎術後復健訓練及輔具機器人研發,以提供復健相關理論基礎與臨床療效之實證,造福病患。
團隊研究創新突破為互動式平衡干擾運動訓練研究、行動輔具機器人臨床測試研究,以及脊椎退化患
者術後平衡控制調節機制研究。
針對互動式平衡干擾運動訓練研究,老年跌倒可導致骨折、受傷甚至死亡,臨床上的挑戰是讓患者真的跌倒去訓練其反應能力,此系列研究為研發互動式雙帶平衡干擾跑步機,作為平衡能力評估及
運動訓練,可在患者行走時觸發跑步機台前後左右的搖晃,模擬跌倒時身體遭受平衡干擾之狀態,將生活情境融入行走訓練,讓患者在安全監控的環境下訓練跌倒反應。
在行動輔具機器人臨床測試研究方面,為協助脊髓損傷患者再站起來走路,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外骨骼機器人,透過感測器與髖、膝關節的馬達提供動力輔助,讓脊髓損傷患者起身重獲日常生活功能,增加骨密度改善身體機能。本研究之創新突破為建構跨領域的物理治療師與工程師團隊,制定行動輔具機器人的標準化程序,造福行動不便的使用者,以學術研究能量來賦能生醫產業發展。
針對脊椎退化患者術後平衡控制調節機制研究,脊椎退化患者之脊髓神經或神經根受壓迫,造成疼痛及本體感覺受損產生平衡與行走障礙。傳統臨床評估工具無法反映出患者術後之功能缺失,此系列研究建構臨床量化平衡能力恢復評估工具,利用時頻分析進行足底壓力中心資料,分析各感覺系統 ( 視覺、前庭覺、本體感覺 ) 在術後如何互相代償調整分配比重,藉由客觀的數據分析提供術後復健指引。
得獎感言
榮獲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倍感殊榮!感戴科技部、學校系所及附設醫院對年輕教師的支持,即使在忙碌的教學與服務下,讓學術研究還能順利進行;更謝謝學門的推薦及評審委員的肯定。謝謝師長們先進的指導與教誨,指引研究的康莊大道。
感謝研究團隊夥伴、學生、助理及參與試驗受試者的通力合作,一起披荊斬棘、奮鬥努力。更感謝家人親友的體諒與包容,做為我最強大的後盾。今後自當持續努力耕耘,以期更多的創發與貢獻。
個人勵志銘
Never say ne 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