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頁 - header
images

李坤穆Kun-Mu Lee

長庚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副教授

images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 2008 )
  •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碩士 ( 2004 )
  • 長庚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學學士 ( 2002 )

 

經歷

  • 長庚大學化工與材料工程學系副教授 ( 2017/2 ~ 迄今 )
  • 國立中央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 2012/2 ~ 2017/1 )
  •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及材化所研究員 ( 2008/11 ~ 2012/1 )

 


 

探索材料與元件的搭配 思考能源應用的可能性

本人從碩士班開始研究有機- 無機材料的共混特性表現,應用於硬質膜及超疏水材料的研究開發。博士班期間也開始研究有機 - 無機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元件應用。近年來本人專注於研究有機 - 無機鈣鈦礦材料的結晶型態生長控制、元件內部介面科學與工程方法對改善介面阻抗與深層缺陷探討、釐清材料組成與結晶型態在微區域間的電荷拆解與傳導行為;延伸基礎學理結合可靠度科學方法,開發可大面積與模組化製造的重要關鍵技術,並嘗試釐清材料特性─電池效率─元件穩定度的金三角關係。


本人相關研究發表的文章橫跨能源、材料與化學工程領域,至今共發表超過80 篇重要論文於國際期刊,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 3,600 次 ( h - index:34 ),近 5 年共發表 35 篇,被引用次數已超過 1,700 次。相關成果亦有多件專利及技術移轉案的實務績效。


在過去 5 年專注化研為用,本人及團隊目標在合成新穎且穩定的功能性材料、探討元件內電荷拆解與傳遞行為解析,以及開發可量產式地先進塗佈技術開發,期能將研究開發技術用於產業,為國內產業升級盡一份心力。


 

 


 

images

 

得獎感言

感謝科技部、工程司與能源學門的前輩們對本人的厚愛與肯定,可以得到這個獎,內心充滿興奮與感恩。感謝陳暉教授的學術研究啟蒙;在何國川教授指導下開拓研究視野;在工研院學習研究與實務技術接軌的重要性;在吳春桂教授的領導下,學習經營研究團隊與學術服務;最後,在長庚大學的研究資源支持,以及好同事和好朋友們的幫助與合作下,得以實踐理論與實務結合的精神,加速累積特色研究成果。


在這過程當中,我要感謝有一群默默付出,以各種能力特質幫助實驗室不斷累積研究能量往前進的功臣們,就是每年畢業的學生們,沒有他們的努力與技術傳承,實驗室也不會有今日的研究成果。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謝謝我妻子林惠婷對家庭的犧牲奉獻,對我的全力支持,讓我從事研究時無後顧之憂;感謝父母親對我的選擇及生涯規劃的支持,讓我得以恣意地鑽研於學術研究中。

 

 

個人勵志銘

掌握關鍵技術,厚值相關知識。對自己、對實驗室,敬業負責。對家庭、對社會照顧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