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驥懋Chi-Mao Wang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
- 英國國立威爾斯大學 Aberystwyth 分校地理暨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 ( 2013 )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 ( 2005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 2019/8 ~ 迄今 )
- 天主教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2016/2 ~ 2019/7 )
關注臺灣鄉村 探討全球化下的轉型及危機
我從博士論文開始,開始關注臺灣的鄉村在全球化下的轉型。研究大致上可以分為二大部分:第一、臺灣鄉村社會如何回應全球化所引發的人口空洞化及產業外移危機。第二、探索臺灣鄉村經濟在全球化下的轉型。
針對第一部分,自 1990 年代開始,社區總體營造以及農村再生計畫持續投入大量的公共資源,真的解決地方經濟發展問題?此類型政策認為,如果鄉村社區可以積極運用內在的文化資源,即可達成鄉村經濟永續發展。然而,我透過臺灣中部一鄉村社區長期的田野調查,發現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邏輯,大部份不假思索移植西方社區發展經驗,缺乏對在地社區深入理解。如要解決鄉村社會發展的問題,必需對在地社區的歷史、社會總體進行深入理解,也需避免短線式、計畫式的資源投注方式。
針對第二部分,臺灣有許多關於高科技、工機具以及生技產業的研究案例,但對於農產業在全球化下的樣貌,相對地缺乏系統性研究。過去 20 年,雖然臺灣有些許農產品成功打入全球商品網絡中,但在其他國家的競爭及全球動植物流行病影響下,逐漸失去外銷市場,轉變為長期依賴政府補貼的產業。
在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的支持下,讓我得以長時間進行社區田野考察,研究臺灣近年來成功的外銷農產。這一系列的研究貢獻在於指出:臺灣如要拓展農產品外銷市場,政府並非單純遵循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政策,專注於創造良好的市場投資環境。外銷市場是個波動極大的社會/技術複合體,並帶有極大的外在風險,隨時需要國家、社會以及技術持續投資及干預。
得獎感言
非常感謝社會學門的推薦,讓我有機會可以獲獎。感激研究所指導老師周素卿老師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啟蒙,在自己人生及研究遭遇瓶頸時,總是給予最溫暖的照顧。博士班導師Michael Woods 及亦師亦友的Matthew Hannah、Mark Shucksmith、Jack Williams,你們讓我學習如何進行開創性的思考。此外,輔大社會系的好同事,許多研究上的點子,是在和你們打球、吃飯的過程中萌生的,你們是研究前進的最大動力。
臺大地理徐進鈺老師、簡旭伸老師、清大通識林文源老師、生傳系謝雨生老師和陳玉華老師、文大地理陳致元老師,謝謝你們研究上的討論和鼓勵。我的爸媽及家人一直是我從事學術工作最大的後盾,永遠感激你們無私的付出。最後,作為錢克瑄博士的先生,我非常開心研究和人生的道路上有你相伴。
個人勵志銘
人生永遠需要努力,不管有多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