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頁 - header
images

葉才明Trai-Ming Yeh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特聘教授

images

學歷

  • 美國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醫學中心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博士 ( 1990 )
  • 國立臺灣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寄生蟲組碩士 ( 1984 )
  • 國立臺灣大學醫事技術學系學士 ( 1980 )

 

經歷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特聘教授 ( 2018/8 ~ 迄今 )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系主任 ( 1998/8 ~ 2001/7 )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教授 ( 1997/8 ~ 迄今 )

 


 

研究登革熱出血致病機制 為治療提供新方向

在過去20 多年,我們實驗室投入登革病毒的研究。每年全球統計約有3.9 億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其中約50 萬被感染者可能發展成威脅生命的登革出血熱 ( dengue hemorrhage fever, DHF ) 以及登革休克症侯群 ( dengue shock syndrome, DSS )。血管滲漏和出血是DHF/DSS 患者的兩個典型致病變化。


由於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血管滲漏和出血的致病機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目前仍無有效藥物可以治療。我們知道在登革患者血清中分泌的非結構蛋白1 ( nonstructural protein 1, NS1 ) 是登革感染的早期診斷標記,但是對於NS1 在登革致病機轉的角色則不甚清楚。


我們首先發現NS1 的抗體可以與血管內皮細胞和血小板發生交叉反應並破壞其功能。另外發現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 (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 MIF ) 誘導的自噬 ( autophagy ) 對於NS1 誘導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糖萼降解 ( glycocalyx degradation ) 至關重要 ( 圖一 )。我們也是第一個發現NS1 可以與血小板結合並誘導其活化和凋亡,從而導致血小板減少 ( 圖二 )。因此,NS1是一個致病因子,可以通過NS1 本身或NS1 誘導的交叉反應抗體引起血管滲漏和出血。為了阻止NS1 的致病作用,我們也找到不會和人類蛋白發生交叉反應的抗NS1 單株抗體,這些抗體可以保護小鼠免於所有四種血清型登革病毒的感染。


這些研究成果讓我們對於登革病毒的致病機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為登革病患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治療方式。


 


 

images

 

得獎感言

其實這次決定試著申請的理由,是想藉此機會整理自己過去 20 多年的研究成果,並釐清自己的研究脈絡,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交代;想不到就僥倖得獎 !


我要感謝成大醫技系在過去 30 多年,讓我有機會可以在研究領域中自由探索和成長,也要感謝成大傳染病及訊息研究中心所有的成員給予的支持, 更要感謝科技部一路以來在經費上的補助,特別是對臺灣重要新興感染症計畫的支持。


最後我要感謝神讓我接連收到好幾位優秀的博士班學生,包括詠鈞、泓如、彥仲、巧瑄,如果沒有你們認真做實驗,證實我們的想法並努力完成投稿過程中審查委員的要求,我想我不會有今天的成果,謝謝你們!


 

 

個人勵志銘

功不唐捐,成功不必在我,只要堅持繼續做對大家都有益的事,終有一天會看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