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頁 - header
images

饒達仁Da-Jeng Yao

國立清華大學奈米工程與微系統所/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工程與系統科學系/運動科學系教授

images

學歷

  •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航太與機械工程學系博士 ( 2001 )
  • 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 機械工程學系碩士 ( 1995 )
  •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機械工程學系學士 ( 1991 )

 

經歷

  • 行政院科技政策諮詢專家室領域專家 ( 2018/5 ~ 迄今 )
  •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2013/10 ~ 迄今 )
  • 國立清華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課外活動指導組組長/ 學生住宿組組長/副學務長/副總務長/奈微所所長/工學院產 學聯盟執行長 (2002/2 ~ 迄今)

 


 

從微流體系統出發 致力進行跨領域技術整合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流體力學( 微流體系統) 為主軸的跨領域整合技術研發,涵蓋生殖醫學晶片、數位微流體系統於生化檢測、智慧氣體偵測應用、癌細胞分離及檢測,以及奈微米尺度熱流系統等相關領域。詳述如下:

  • 生殖醫學晶片研究:近年來生育率的大幅下降,起因來自生理及心理 ( 工作壓力 ) 因素。實驗室從 2008 年開始,與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團隊合作,進行精子篩選及人工胚胎培育晶片研發,用以提高現代夫妻的受孕率。除了已成功進行精子篩選,應用在臨床醫學外,更於2017 年與錸德科技合作,進行晶片試量產製程開發。此外,2011 開始利用晶片進行精卵受精,成功形成胚胎。現階段除了持續胚胎形成,以及仿輸卵管的胚胎成長觀察,更進一步偵測胚胎成長的健康狀況數據分析。
  • 數位微流體系統 ( EWOD ) 於生化檢測:本實驗室在2008 年開始具有成功製備奈米磁球 ( 5-100nm ) 的能力,並在表面進行修飾,可成功在極低濃度 (zM ) 下,進行相關DNA 檢測應用。接著利用實驗室研發的共平面式微流體晶片系統,不但可成功驅動生醫檢體,達到快速的微量檢體準備程序,更可方便且精確微量控制與操作。近年開始與工研院生醫所合作,進行胚胎形成期間的DNA 偵測研究,將有利於人工生殖在胚胎植入前的選擇,避免產生有遺傳性疾病的胎兒。
  • 智慧氣體偵測應用:人工電子鼻是一種可現場即時檢測,利用訊號處理加以辨識、分析與記憶之氣味感測分析儀,可應用於環境科學及食科研究等領域。本人結合同校化學系、電機系、工工系之跨領域團隊,運用最新的奈米技術與聚合物化學,設計新一代的微型電子鼻系統。團隊共獲得臺、美、德三國等7 套17 項專利,2012 國家新創獎及2014 國家新創獎。

 

 

基於研究成果,團隊的產品開發目標包括:開發插卡式的可攜型智慧氣體量測模組、茶葉製作程序自動化、蔬果新鮮度判定、咖啡豆及紅酒的品質判定,以及生醫相關應用等。


 

 


 

images

 

得獎感言

我於2001 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 UCLA ) 取得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後,即回臺到國立清華大學奈微所 ( 原微機電所 ) 任職,為創所的第一位專任教授,至今將近20 年,現亦合聘於動機系、工科系及運動科學系。


當年在UCLA 攻讀博士, 師承CJ Kim 和何志明院士兩位大師, 開啟了往後在生醫微機電 ( BioMEMS ) 的多項重要研究。先後執行過奈米國家型計畫、能源國家型計畫、精準醫學專案計畫,以及微流體產學聯盟等大型計畫。過程受到校內外師長及相關學者的協助與鼓勵,才有今日的成就。當然,一路走來,擁有父母親友的培育及家人的支持,才有機會造就現在的我。總之,沒有大家,就沒有機會獲獎,得到現在的成就。希望未來可以再貢獻自己所學,為國家盡一份心力,成就更多的事業。


 

 

個人勵志銘

機會不會等在那裡,永遠不斷的學習,充分準備,才有可能先人一步,完成各項任務而成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