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銘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博士 ( 2008 )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碩士 ( 2004 )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學士 ( 2002 )
經歷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 2018/8 ~ 迄今 )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 2013/8 ~ 2018/7 )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 2012/4 ~ 2013/7 )
致力開發臨場分析技術 追求人工光合作用之實現
過去幾年來,我致力於發展實現人工光合作用之相關研究與臨場研究方法的開發。一直以來,材料相關領域的研究,往往僅能以某些間接證據去推測在反應過程中所可能發生的行為,做為材料本身活性或效率高低的依據,但往往造成後續材料設計的不確定性,並可能導致錯誤判斷,因此若能夠在反應過程中直接觀察材料本身所涉及之行為變化,將可為後人提供極具學術意義與重要參考價值的相關訊息。
為了達成在反應過程中直接觀察的目標,迫切需要實現臨場研究水相與固相介面材料結構與化學性質之技術,由於目前所有可研究電子結構之方法皆必須於高真空環境下操作,因此造成臨場化學反應研究極大之挑戰。為發展一臨場化學反應分析技術,並設計可實現於常壓下液體介質中的結構與化學性質分析反應裝置,我們利用同步輻射X 光光源的優點,其硬X 光光譜技術允許於大氣環境下量測。
相關研究在最近有了重大突破,我們發現單原子鐵可以在極低電壓的條件下將二氧化碳還原為一氧化碳,簡單的說,將來只要使用小小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乾電池,就可以將二氧化碳與水轉換成我們可以使用的燃料與氧氣,若是此一小小乾電池是充電式的,則電能可以是來自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將可以實現重大的里程碑 「人工光合作用」。
得獎感言
我非常感謝科技部與審查委員們對研究成果的肯定,在2 年前給予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的肯定,今年給予更高榮譽的傑出研究獎這項殊榮,更感謝科技部和臺灣大學這幾年來在經費與研究資源上的支持,當然更感謝在臺大化學系的長輩們和戰友們,不論是平時壓力的釋放或是研究資源的協助和共享,都讓我可以在研究路上得到非常大的幫助,讓我有機會在研究上能慢慢的走出一條路自己想走的路,臺大化學系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研究環境。
當然還要感謝我實驗室的成員們,沒有他們和我一起努力,我一個人是做不到的。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一路以來的支持,給我最大的空間,讓我沉浸於研究中,最後當然希望整個臺灣的學術發展可以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個人勵志銘
Be ambit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