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強Chih-Chiang Chen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診斷科主任

學歷
- 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 ( 2014 )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 ( 1998 )
經歷
- 臺北榮民總醫院皮膚診斷科主任 ( 2016/3 ~ 迄今 )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 2015/2 ~ 迄今 )
發現生物體群聚感應現象 為再生醫學帶來新概念
本人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毛髮幹細胞調控的研究,以往科學家都認為毛髮幹細胞的活化是受到毛囊內微環境的影響,我們的研究顯示毛囊外巨環境更是扮演調控幹細胞休止與再生的重要角色。在生理狀態下,老化所導致的毛髮再生不良,是肇因於毛囊外巨環境的抑制因子增加,以及活化因子減少所共同作用下的結果。除了生理現象外,我們之前的研究發現,適當地給予微小的傷害可促使不同的器官間產生協調性的合作,進而產生超過五倍的再生反應。研究成果顯示,藉由適當的排列來拔除一定密度的毛髮,將可達到誘發超過五倍毛髮 ( 包括有被拔除及沒被拔除的毛髮 ) 的再生,而這種有效率的再生,我們稱之為「 群聚感應現象 ( quorum sensing ) 」。這種器官層級的「 群聚感應現象 ( quorum sensing ) 」所導致的再生反應,是首次在生物體上被發現,也為再生醫學帶來了新的概念。
這個有趣的研究也觸發了新的靈感,是否可以藉由拉扯毛髮的張力來啟動再生,而不需要真正的拔除毛髮。有鑑於此,我們便設計了一個皮膚拉撐裝置。我們的研究發現,適量的皮膚張力,確實可以透過免疫反應來誘發毛髮幹細胞有效率再生,如同群聚感應現象。本人這一系列的研究也證實了,毛囊外巨環境,尤其是免疫反應對於幹細胞的調控是非常重要的。調控環境而不需調控幹細胞本身,將能帶來更有效率的再生反應。未來本人將會持續致力於毛髮幹細胞的研究,希望能將此研究運用到臨床上,以造福更多禿髮的病患,也期望為再生醫學及其他退化性疾病的治療帶來新契機。
得獎感言
能榮獲傑出研究獎這個殊榮,首先我要感謝姜安娜老師,她是我大學時代的導師,也是帶我進入研究領域的啟蒙恩師。這次能獲獎,最主要須歸功於我的另一位恩師-鍾正明院士,鍾老師對自然界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與研究的心,對我的指導總是站在提點的角色,而不干涉我天馬行空的想法,讓我有自由發揮的空間。他以大自然為師,對科學的熱忱以及對我的諄諄教誨,是我最敬佩與感激的。今天若是說我在學術領域上有些許的成就,鍾老師絕對是居功厥偉。
此外,我要感謝臺北榮總皮膚部劉漢南主任及張雲亭主任給予我的支持,臨醫所前所長吳肇卿教授對我的教誨,也是讓我銘感五內。最後,我還要感謝科技部、國立陽明大學以及臺北榮總對我的栽培,以及軟硬體和經費的援助。
個人勵志銘
魔鬼總是藏在細節裡,膽大心細、用心觀察、努力不懈,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