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平Chih-Ping Lin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教授

學歷
- 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博士 ( 1999 )
- 美國普渡大學電機與電腦工程碩士 ( 1999 )
- 美國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 1995 )
- 國立台北工專土木工程科五專 ( 1992 )
經歷
-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 ( 2016/8 ~ 2019/7 )
-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 ( 2014/8 ~ 2017/7 )
-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 ( 2006/8 ~ 迄今 )
精進工程探測與監測技術 提升天然災害防治效果
本人於 1999 年先後完成電機碩士與土木博士學位,因更愛好研究而投入學界。有鑑於現今岩土工程的電腦模擬分析能力,已遠超越我們對於地下的探測與地質材料的量測能力,因而成立 Geo - Imaging & Geo - Nerve 實驗室,引領工程影像探測技術 ( Geo - Imaging ) 與傳輸線式監測技術 ( Geo - Nerve ) 的研究,目標是能為天然災害的防治及基礎設施與資源的永續經營,提供更有效的管理與決策支援資訊。
在 Geo - Nerve 方面,以電磁波時域反射法 ( TDR ) 為基礎,發展出新的波導量測技術與應用,包括監測地層與結構錯動、土壤含水量、土壤導電度、含砂濃度、排水系統水位、橋墩沖刷等重要土木工程物理量,並在利用波導技術量測材料介電頻譜取得基礎突破,為能夠於工程實務中量測介電頻譜,做為土木複合材料的指紋辨識系統開啟了契機。
在 Geo - Imaging 方面,致力於橋接地球物理探測技術與土木工程應用間的缺口,發展利用表面波震測快速探測土壤液化潛能與地盤改良成效,利用地電阻影像探測法探測壩體異常滲漏、土壤改良施工品管、土壤與地下水汙染整治監控等,並致力於表面波震測與地電阻影像探測方法的精進改良,使其能更適用於土木工程所需要之解析度與可信度。
為能落實學術發展在實務上的應用,已推動主持數十件的建教合作計畫與數件的技術移轉,目前研究成果對於社會的最大貢獻,是所發展的 TDR 含砂濃度監測技術對於臺灣水資源永續有具體貢獻,持續應用在各大水庫之水力排砂異重流監測及清淤抽泥計量管理系統。
得獎感言
獲得這個獎項第一時間的感受,讓我聯想到「冒牌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這個詞,因為我知道在我周邊有很多比我優秀的學者,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我備感幸運。
我的實驗室從事許多現地調查與監測工作,研究夥伴與學生特別辛苦,我很感激他們的合作與付出。從事大尺度量測方法的研發需要很多經費,除了科技部的補助與支持,交大防災與水環境研究中心給了我很大的支援,也啟發我許多跨領域的研究,幾位資深老師在研究過程中給了我很多寶貴的建議與支持,很慶幸能夠在這樣的研究環境中做研究。
最後,感謝家人在求學過程對我的栽培,還有太太靜琦的鞭策,以及和寶貝兒子Joe 一起做為我的精神後盾,也期許自己繼續努力,因為研發的道路是沒有盡頭的。
個人勵志銘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 is done. "—Nelson Mande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