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紀要
總統科學獎設立於 2001 年,今年已經邁入第 12 屆,象徵國內學術研究的最高榮譽,由中央研究院院長邀集相關部會首長,以及專家學者共 15 人組成「總統科學獎委員會」籌劃總統科學獎項,每 2 年頒發一次,以獎勵國內在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與應用科學領域,有重大 貢獻的基礎學術研究者,並提升臺灣之國際學術聲譽。
總統科學獎得獎人的產生,係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或總統科學獎得主,或總統科學獎委員會得邀請學術、研發單位或團體及社會賢達人士提名,分由4 組遴選小組推薦候選人,再經聯席會議審議遴選得獎人。本屆總統科學獎歷經縝密的推薦及遴選程序,計遴選出3 位得獎人,為生命科學組李文雄院士、應用科學組胡正明院士及數理科學組葉永烜院士(依姓名筆畫順序)。
藉由總統科學獎的頒發,表達國人對科學前景崇高的冀望、對人才培育的重視與對知識份子的無限尊崇,除了彰顯得獎人的崇高學術地位之外,更期盼將科學的精髓發揚光大,裨益民生。
總統科學獎委員會委員名單(任期 2022 - 2023)
職稱 | 姓名 | 職務 |
---|---|---|
召集人 | 廖俊智 | 中央研究院院長 |
副召集人 | 吳政忠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
當然委員 | 張惇涵 | 總統府副秘書長 |
當然委員 | 潘文忠 | 教育部部長 |
當然委員 | 司徒惠康 | 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
委員 | 王錫福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長 |
委員 | 林奇宏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 |
委員 | 林建煌 |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
委員 | 周景揚 |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
委員 | 高為元 | 國立清華大學校長 |
委員 | 李遠鵬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
委員 | 周美吟 |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
委員 | 鄭毓瑜 | 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
委員 | 劉錦添 | 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
委員 | 廖婉君 | 國立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
執行秘書 | 邱繼輝 | 中央研究院學術諮詢總會執行秘書 |
執行秘書 | 林敏聰 |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務副主任委員 |
遴選辦法
總統科學獎之設立,是以提升臺灣在國際學術界之地位為宗旨,並獎勵數理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及應用科學領域在國際學術研究上具創新性且貢獻卓著之學者,尤以對臺灣社會有重大貢獻之基礎學術研究人才為優先獎勵對象。依照《總統科學獎遴選要點》規定,總統科學獎委員會由中央研究院院長擔任召集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擔任副召集人,共由 15 位委員組成。本獎項自民國 90 年開始舉辦,每兩年頒發一屆,是我國最高榮譽之科學研究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