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105年年報
(三)產業發展與轉型方面 近年來許多科技新趨勢持續上演,諸如物聯 網( I n t e r n e t o f T h i n g s , I o T )、虛擬實境( v i r t u r a l r e a l i t y , V R )、擴增實境( a u g m e n t e d r e a l i t y , A R )、 及人工智慧( A I )等新興科技,帶動全球產業新一 波的競爭革命,而國內產業亦亟需定位出嶄新的發 展方向。因此,如何在數位經濟時代,掌握國際科 技脈動、配合在地技術優勢、描繪未來產業遠景, 同時兼顧區域發展平衡,將是政府協助產業轉型創 新之重要任務。 (四)國民生活與環境方面 健康的國民與安全的環境是一國之根本,惟 我國面臨高齡化、少子化及食安事件等衝擊,醫 療與健康需求更加殷切,而國土高度開發與資通 訊發達,致產生環境品質與資通安全隱憂,凡此 種種皆深切影響國民生活,亟需投入資源發展相 關科技加以改善。在國土環境部分,我國位處天 災頻仍之高風險區域,除如何運用防災科技提升 耐災能力成為施政挑戰外,亦須多元拓展綠色能 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才能使國民在安全、永 續的生活環境中,追求卓越的科技研發與創新。 二、我國科技發展的遠景與策略 依據「科學技術基本法」規定,政府應考量 國家發展方向、社會需求情形及區域均衡發展, 每四年舉辦「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討論國家未 來科技發展藍圖,進而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 畫,作為擬訂科學技術政策與推動科學技術研究 發展之依據。爰此,「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 於民國 1 0 5 年 1 2 月 5 至 7 日召開,會議中廣邀 產、官、學、研各界人士,共同商議國家科技發 展方向。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以「智慧、低 碳、健康、永續」為主題,在「基礎環境」、「智 慧生活」、「經濟發展」三大主軸下討論各項關鍵 議題,會後形成四大推動目標,包括「創新再造 經濟動能」、「堅實智慧生活科技與產業」、「育才 我國近年科技發展,無論是國際競爭力評比 或是學術研究產出面,多有亮眼表現。依據洛桑 管理學院(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f o r M a n a g e m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 I M D ) 2 0 1 6 年所發布的「 I M D 世 界 競 爭 力 年 報 」(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我國整體競爭力排名世界第 1 4 名, 在亞太地區排名高居第 3 ,僅次於香港及新加 坡,其中與科技相關的「科學建設」以及「技 術建設」,排名則分別為第 1 0 名及第 1 2 名。另 外根據世界經濟論壇( W o r l d E c o n o m i c F o r u m , W E F )所發布的「 2 0 1 6 - 2 0 1 7 年全球競爭力報 告」(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 0 1 6 - 2 0 1 7 ),亞洲國家排名多數呈現衰退或停滯,僅我 國與印度逆勢上揚,其中我國排名晉升 1 名,名 列第 1 4 。然而,儘管我國科技發展持續維持穩健 步伐,但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與科技發展, 我國仍面臨著諸多的問題與挑戰。 一、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科技研發與創新方面 科研創新需要良好的環境,適切的法規即為 其一,因此在邁向「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過程 中,法規須因應科技發展、經濟與社會的快速變 化,作出彈性即時的調適,透過「科學技術基本 法」的修訂,加強產、學、研三方之連結,強化 需求導向之創新研發與產學合作,讓研發能量落 實於產業應用,進而催生科技新創事業,引領產 業升級轉型。 (二)人才培育與延攬方面 優質人才是科研創新最重要的基礎,因應 快速發展的數位經濟趨勢,積極研擬跨域人才養 成策略,加強產業實務人才培訓機制,並且活絡 科研人才的多元出路,將是鞏固我國科研基盤的 關鍵課題。另一方面,為了延攬國際頂尖科研人 才,更須儘速優化相關政策制度,並且營造友善 國際人才的生活與工作發展環境,才能順利吸納 國際人才並鏈結國際。 科技發展政策 ఠ 8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Ҧϋజ 105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