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105年年報

家得以和國際頂尖人才密切交流,對於國內 目前面臨的各項關鍵社會議題,期望能激盪 出嶄新的觀點與實證研究的成果。 ( 8 )臺日合作,友誼長存 由本部指導,臺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 Si2C ) 與科政中心共同執行之「 SPARK Taiwan 生醫 轉譯加值人才培育計畫」( SPARK Taiwan ), 於 3 月 7-11 日由該計畫主持人暨國研院科 政中心莊裕澤主任,率領臺大、成大、北醫 大、陽明大學、中國醫大及清大等六所培訓 大學指導教授,進行日本重點大學參訪與交 流,目的在於分享臺日雙方生醫研發成果轉 譯商品化的經驗,討論未來臺日雙方可合作 之議題與方向,並增強國內培訓大學與國外 生醫產業領域網絡之聯結,協助拓展產品之 銷售通路。 9. 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 1 )南海時間序列研究站生地化長期觀測 海洋中心在南海時間序列研究站( South East Asia Time-Serious, SEATS )監測極端 氣候對這全球最大邊緣海的環境影響,除了 利用物理海洋、化學與同位素、生物資訊分 析沈降顆粒的成分和來源,也藉由錨碇式沉 降顆粒收集器的佈放提供連續且長期的標本 收集。 SEATS 站甲板準備錨碇串列 ( 2 )近岸海洋生物生態長期觀測網 近岸海洋生物生態長期觀測網係藉由整合生 物與水質數據,探討環境各項參數對生物生 態的影響。目前以小琉球海域為主要工作目 標,初步結果發現小琉球近岸水溫隨著漲潮 有降溫現象,今年雖然全球珊瑚白化現象頻 傳,小琉球珊瑚礁可能因為此一降溫現象而 得以保全。 小琉球海域珊瑚礁只有零星的白化現象 ( 3 )小型水下遙控載具 該中心於 104 年開始發展小型水下遙控載具 ( Remotely operated underwater vehicle ), 主要功能為即時監測水中溫度、鹽度、深 度、濁度、壓力,流速等多項參數,並可透 過影像分析觀察水中生物與環境,亦能配置 載物平台以採集深層海水,利於即時分析海 底資訊。目前耐深設計為 200 公尺水深,並 可透過同軸纜線傳遞訊號與電力。進階配置 自主開發的控制模組與四個推進裝置,可讓 小型水下遙控載具於水層中自穩前進並定深 探勘,未來可加入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VR )讓使用者體驗不同以往的水下世界。 支援學術研究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3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