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105年年報

環境。虛擬化的架構提供了多人多場景同時 進行攻防演練,而擬真的企業網路環境更有 助資安人員進行攻防技術研究,目前有多所 大專校院與政府單位已於此平台進行資安課 程的培訓。 ( 5 )監測與大資料整合技術研發 因應智慧城市的需求,該中心運用影像分析 與機器學習發展監測與大資料整合技術。該 項成果包含車流自動化監測辨識、惡劣天候 下水情影像自動校正與淹水自動預測,前者 協助路口車輛數量與種類統計,後者則有助 水情監測與淹水預測,為智慧交通與智慧防 災應用帶來貢獻。 4.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 1 )南部實驗設施建置計畫 根據統計資料,國內目前仍有超過 860 萬人 住在活動斷層兩側 10 公里內,持續遭受「近 斷層地震」的威脅。為研發更為適切的地震 防減災技術,深入瞭解近斷層地震特性,由 本部、國發會、國研院與成功大學共同投入 13 億元,於臺南成大歸仁校區建造「國研院 國震中心南部實驗設施」,預計 106 年正式 營運,這將是國際級的重要研究指標設施, 將可促使我國地震工程研究有重大突破。 ( 2 )臺灣自來水系統震災模擬系統 自來水系統若因地震嚴重受損將造成重大民 生經濟衝擊,該中心與經濟部水利署、臺灣 自來水公司、臺北自來水事業處合作,發展 臺灣自來水系統震災模擬系統( Twater ), 可研析地震情境下管線與設施之損害,評估 公共給水影響範圍與衍生損失。目前本系統 已提供全國性的通報服務,當地震發生後立 即提供管線損壞推估數據予水公司及相關人 員,強化其災情之掌握與應變。 ( 3 )應用先進科技、降低震害衝擊 自民國 88 年 921 地震之後,該中心長期與 中央及地方單位合作,共同推動「地震減災 三部曲」: A. 震前建物耐震評估與補強: 105 年 2 月 6 日高雄美濃地震後勘災發現,臺南 市區經補強完成的 58 棟校舍均無結構性破 壞; B. 震時地震預警技術:地震發生時,地 震預警系統也同時發揮功效,就連震度五級 以上的近震央地區亦提早 4 秒至 17 秒獲得 預警; C. 震後應用地震早期損失評估協助緊 急應變。地震發生後,由該中心開發之臺灣 地震損失評估系統在震後立即藉由氣象局資 料於 1 分鐘內完成地震損失評估並發送手機 簡訊,告知防救災人員地震造成的可能傷亡 與位置,協助中央及各縣市政府進行震災緊 急應變。地震減災三部曲將有效達到「應用 先進科技、降低震害衝擊」之目標。 ( 4 )既有住宅耐震能力快速評估技術 國震中心建構的「街屋耐震資訊網」可提供 民眾對自家住宅耐震能力進行自主檢查,目 前政府推出老屋全面健檢,預計投入大量經 費進行耐震評估,但並未實質提升老舊住宅 的耐震能力。若以本網站快速篩選出耐震能 力有疑慮的私有住宅,將可節省大量評估費 用,進而將預算用於補助耐震補強施工,以 達成安家固園目標。 國震中心南部實驗設施外觀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8 科技部年報 105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