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105年年報
傳統思維有所不同。本計畫利用複合式基礎 觀點解釋該種現象,提供國際企業領域研究 相當重要的資訊及決策價值。 2. 推動規劃計畫 ( 1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本計畫第 1 期( 102-105 年度)係由政治大 學、暨南國際大學、成功大學及東華大學 等 4 校,各自以不同運作模式,透過全校型 計畫的有效推動,建立不同案例,提供其他 學校進行人文創新和社會實踐各項計畫之參 考。第 2 期計畫( 105-108 年度)係由臺北 醫學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成功大學及東華 大學等 4 校執行。本計畫執行成果包括: A. 政治大學連結空間與地方組織,由青年分 享會設計一系列座談,讓對部落還沒有 清楚認識的烏來青年接觸其他部落現況, 激發在地青年的討論與共識,並透過定期 的活動幫助創造老屋再利用的公共性。另 外,設立風災資訊網提供即時資訊,協助 烏來災後復原,以及由在地中心推動長者 照護。 B. 暨南國際大學透過「社區(部落)駐點」 及帶入實作課程方式,與在地居民、公共 社團、公所等建立良好互動關係,另由教 師與在地部落共同籌劃部落意識報「眉溪 報導」。 C. 成功大學協助社區居民實現自主生活的社 區能量和支持體系,分別於銀同社區,藉 社區組織帶動居民與店家參與;於嶺南 社區,透過參與式的活動設計,讓更多人 藉由行動體認東山產業的文化價值;於公 館社區,透過遠距教學陪伴,帶進學伴資 源;協助臺南地震災後重建。 D. 東華大學除由原住民學院與港口社區發展 協會、花蓮部落大學、東臺灣人文與環境 研究及社會實踐中心、花蓮縣港口國小及 藝文職人工作室共同簽署知識建構合作備 忘錄外,並由社區藝文產業課程學生與部 落青年共同整理部落閒置空屋,成立一串 小米工作室,作為暑期陪伴部落空間,進 而成為文化產業聚集地。 E. 臺北醫學大學於新竹尖石後山進行小米方 舟保種行動,推動泰雅族小米文化知識保 存及保種計畫。 ( 2 )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地方人文發展與跨 域治理計畫 本計畫以人文關懷與價值創新的角度,鼓勵 大學投入臺灣現實議題的研究與解決,探討 臺灣各區域之偏鄉縣、市所面臨的人文發展 與跨域治理的問題。由地方政府與大學協同 商定政策議題,地方政府提出配合款,再由 大學在本部補助下提出具有創新能量的解決 方案,以彰顯人文社會研究對社會改革的可 能貢獻。第 1 期( 105-107 年度)補助 7 件 計畫,共同合作之地方政府有澎湖縣、基 隆市、新竹市、苗栗縣、南投縣、雲林縣及 屏東縣。此合作模式成功串連大學與地方政 府,建構具公私協力與融合的人文發展跨域 合作機制。未來將聯結大學學術實用目標, 開展結構式的合作與研究,同時根據地方人 文發展現況,提出具體可行的短中長程改善 建議,以作為地方人文與跨域管理政策規劃 與執行之參考。 ( 3 )心智科學研究推動 心智科學研究推動,從腦造影儀器建置開 始,透過推動「心智科學腦影像研究計 畫」,鼓勵人社學者使用不同取徑開拓新研 究領域。目前儀器已全部上線服務,功能 性磁振造影(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使用率平均為 83% ;腦磁圖 (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 )較晚提 供服務,使用率逐漸增加中, 105 年下半年 使用率約為 51% 。 支援學術研究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9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