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專案。另外透過與美國及日本的合作,促成多項產業合作備忘錄,涵蓋智 慧製造及光電科技等領域,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同時積極推動國際解決方案輸出, 並成功舉辦總統盃黑客松,吸引全球參與,提升臺灣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在文 化科技方面亦完成多項國際合作案,並在國際展會中展現台灣文化科技的創新。 科研績效- 韌性永續 ● 完善資料治理體制 完善的資料治理體制將有助於各領域運用數據進行「循證決策」,中央及地方 政府開放資料至112 年底累積達5 萬5,000 項,瀏覽量超過1 億3,100 萬次。透 過修訂相關規範,建立1,917 個資料標準,強化資料流通與格式品質。持續推動 「MyData 平臺」,介接79 個機關,讓使用者可自主決定個人資料運用方式,並 提供多元服務。另外透過「政府計畫資料庫」整合多個公務部門系統,提高資料應 用價值。此外針對特定對象包括公務人員、原住民及農民等推動資料整合與分析, 以強化施政效果並促進資訊共享。 ● 永續環境資源 永續發展是全球都在努力的重要議題,我國推動海上風電場併網總容量達 376MW,年產約14 億度綠電;同時研發生質廢棄物熱裂解技術,以降低對化石燃 料的依賴。另外推動循環經濟,開發廢PU 泡棉化學回收技術,減少碳排放並實現 循環利用。同時積極培養永續人才,推動氣候友善校園,增強學生的氣候意識。在 環境方面推動新興污染物抽驗,分析飲用水質,並透過智慧執法提升環境品質。同 時透過跨領域合作,整合經濟與環境等資料,尋求永續策略以應對生態系統的挑戰。 ● 韌性社會基礎設施建置維運及研發 因應我國面對的各類威脅,發展各項韌性技術確保社會運作,在氣候監測與預 警方面,改進雷達資料同化系統,提高降水預報準確性,同時推出高溫資訊細緻到 鄉鎮尺度,提供全國368 鄉鎮使用,並開發高溫預判機器人輔助預報工作;在天然 災害預警系統方面,發展地震預警及海域異常波浪預警,縮短警報發布時間,地震 預警由10 秒縮短至7 秒,提升民眾安全。在數位發展與基礎建設方面,則建立備 援網路科技,並持續完善基礎建設,加強災害應變能力。在確保能源自主方面,透 過建置電力調節系統檢測試驗室及液流電池系統,提升電網韌性,確保可再生能源 的利用效率。 V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