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研發項目須先納入供需診斷模式中與鐵路相關建設計畫審議之功能, 如自動解衝突、運轉模擬等,並持續深化發展國際鐵路聯盟(UIC) 班表壓縮法, 發展車站瓶頸分析技術及車站晚點量分析技術,透過包含彰化市鐵路高架化、 集集支線基礎設施改善、高鐵彰化站與臺鐵田中站轉乘接駁等跨鐵路建設計畫 之情境案例分析驗證及展示相關功能,完成數位分身軟體雛型架構之規劃。 四、未來展望 在達成淨零碳排的前提下,如何確保我國民生與產業不缺電、不慮電、足綠電,將 是未來推動綠能產業的重要課題。除持續增加再生能源占比外,還需要設置足量儲能設 施,搭配負載轉移、削峰填谷、需量反應與調頻輔助服務等儲能應用,以滿足國內能源 需求。 為減少碳排,需要推動社會電氣化轉型,透過工業、運輸、住商部門的電氣化技術 發展,結合電力部門推動再生能源發電,達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另一方面針對 其他不易電氣化之設備,持續提升期使用能源的效率,並且輔導移轉使用低碳或是零碳 排放的替代燃料與原物料;最後不可避免的剩餘二氧化碳排放,則透過碳捕捉、封存、 再利用之技術達到淨零碳排。 響應我國2050 淨零排放目標,未來綠能方案將配合臺灣2050 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 規劃,積極推動佈建再生能源設施與提升耗能設施之能源效率;從公共運輸發展角度, 導入數位分身技術,針對鐵道系統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之探討,研擬具節能減碳效益 之鐵路運輸業模式,以推動綠運輸政策。透過推動能源轉型進一步達成國家淨零轉型, 並利用臺灣在綠能科技優勢及場域環境特性,結合國際廠商的技術,使綠能科技產業成 為我國下一個明星產業。 7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