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

教育部推動創新學習體驗,誘發並維持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於高等教育階段支 持149 門必修課程翻教學與評量設計及科技融入(因應趨勢加入並強調生成式AI 之影響),覆蓋7 個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門,其中4 所校級計畫通識課之影響層面擴 及其他年段學生,並透過質量並重的行動研究評估課程成效,彌補校務研究與課程 評量偏重量化數據之侷限,成為支持大學銜接新課綱素養學習與科技整合的重要示 範案例。此外也籌組專業組織,建立人社領域常態性創新支持系統,以歷程性活動 累積計畫辦公室與各校教育創新種子教師,並歸納個案校院創新轉型策略。 另透過各國立社教機構場域推動科技創新服務及數位學習應用課程發展,成果 包括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共12 篇,組成相關合作團隊共16 組,培育聘用13 位專業 人才等。辦理中小學行動探索學習體驗營活動89 場次;形成課程教案30 式;製播 科技知識、前瞻科技及符合108 課綱節目共144 集。同時因應行動科技智慧學習 趨勢,辦理中小學行動智慧學習服務體驗活動及教師研習營,112 年累積參與人數 達2,724人。辦理全世代智慧探索體驗基地營運服務,112年參與人次達9,076人。 與農業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討論教具設計與教學資源開發,於科教館B1 打造 1 處智慧實驗農園學習場域,營造沉浸式食農教育情境教室,配合食農教育法發展 食農教育,推動產地到餐桌減少碳足跡的理念。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ECity 新興科技推廣中心( 新北市立板橋高中)、臺北市仁愛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梅期 光創意科學實驗室、大同大學CIO實驗室、中華大學景觀建築學系等教學團隊合作 創新課程。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於數位學習平臺建置「科技素養MRT 學習地圖」,以政 府推動之各項科技政策為主軸,製播數位學習內容,運用圖像化結構的科技學習地 圖結合知識旅程學習概念,提供具系統性、層次性、完整性的學習進程路徑,以帶 動文官循序漸進的學習,促進文官科技應用的效能。截至112 年底共推出10 條主 題線、187 門課程,累計選讀人次逾191 萬人次。 ( 五) 提升國際影響 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及各項前瞻技術的快速發展,擁有尖端科研成果的國家,能 夠主導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並在關鍵產業中取得領先,不僅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也讓國內產業得以在全球供應鏈和技術生態中占據關鍵位置,進而影響全球市場的 走向。而面對氣候變遷、公共衛生危機等全球性挑戰,國家間的科研合作成為應對 全球問題的重要途徑,一方面透過與其他國家的科研機構進行技術交流、資源共享 43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