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創新人才培育 創新人才培育是當前全球科技競爭中的關鍵,無論對於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還是 產業發展的推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面對全球化、數位轉型及科技迅速變遷的挑戰, 培育具備創新思維與跨領域能力的人才,已成為政府、學界及企業共同關注的重要 課題。創新人才的培育必須建立在靈活的教育體系與多元的學習環境之上,以因應 現代社會對跨學科的合作與綜合解決能力的需求。企業與學界的合作可以提供更多 元化的實習機會與產學合作專案,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習,理解市場需求與產業 變遷,並學會如何將創新思維轉化為具體的產品或服務。國際化視野也是創新人才 必備的能力之一,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僅具備本地化的思維與技術已難 以應對全球市場的需求,透過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海外實習或國際專案合作, 培養其全球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確保人才不僅能夠掌握全球最新的技術動向, 更能應對來自不同文化、社會背景的挑戰,成為推動國際合作與科技創新的核心。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為培育及延攬國家發展重點領域所需產業創新人才,以 建構科研人才生態系統的思維為基礎,針對各階段高階科研人才養成,依科研職涯 階段支持不同世代科研人才,及具有高度研究潛力或具國際競爭力之學者與團隊, 提供對應之獎補助措施,以推進高階科研人才多元發展及提供科研人才之國際移動 能力。此外,亦積極鏈結具國際創新能量之國家與研習機構,並擴展國際科研合作 網絡,強化我國研究人員國際合作經驗與創新思維,進而提升臺灣的整體科研發展 能量。自110 年整合國際合作人才建置6 萬5 千筆「海外人資串接平臺」資料庫, 每年平均新增至少2 千筆人才資料,112 年擴大鏈結教育部玉山學者及國際頂尖 學者( 如諾貝爾獎得主) 等,共彙整6 萬9,000 筆國際科研人才人脈網,持續探勘 關鍵人才動向及掌握潛在合作對象,並透過跨部會協力延攬各關鍵領域高端人才來 臺。 另面對高階科研人才的短缺,除需培育國內人才外,同時應延攬國外優秀人才, 以回應社會需求,藉由提供海外人才來臺就業管道,吸引與連結人才並提高來臺貢 獻之意願,112 年核定補助延攬科技人才2,418 人次。此外,亦透過建構外籍科研 人才至臺灣學研機構實習之媒合平臺,創造渠等認識臺灣科研實力的機會,提升後 續來臺就業、就學意願,完善攬才留才之機制,以促成人才正向循環。 教育部除了既有人才培育體系之外,另透過不同主題之計畫培育專門人才。在 前瞻顯示技術人才方面,推動大專校院跨校系合作,發展前瞻顯示科技與跨領域應 用之教育資源,共同培育優質智慧生活顯示技術專業與跨域應用之次世代人才。因 36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