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多元生態策略,推動原鄉永續力 原鄉農地鄰近生態敏感地區,如何兼顧生產與生態是一大挑戰,為此農業部開發適 合原鄉地區操作的保種技術與友善栽培技術,並結合部落文化傳承記憶喚醒,激發原鄉 永續動力,如深受阿美族喜愛的火蔥,藉由有機友善防治技術,選出健康種球,提高產 量36.4%,並攜手花蓮縣壽豐鄉農會帶動火蔥產業發展,更進一步結合在地社區月眉國 小,推動火蔥食農教育,提高學生對原鄉特色作物保種的認識,將永續概念扎根下一代 ( 圖4-55)。又如黑小米,是多納部落重要的祭典作物,農業部導入小型機械栽培黑小米, 由原本零星種植增加至6 分地,並和茂林公所共同舉辦黑米輕旅行,吸引超過500 位遊 客至多納部落( 圖4-56)。另為增強農地的生態系統功能,營造具調節功能的原民植物至 水稻田與文旦園中,可提高多樣性20.3%,並增強害蟲調節服務功能,減少化學農業的 使用,此操作模式不僅有助於生產生態共榮,更可作為生態給付框架中,棲地維護及棲 地營造及棲地成效對應操作參考。 圖4-56 高雄市多納部落黑米輕旅行 圖4-55 花蓮縣月眉國小學童體驗拔火蔥 24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