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

水庫水下數位影像重建及模擬 石門水庫水深超過70 公尺,且水質濁度高,潛水員的作業環境極為艱難,傳統潛水 作業依賴經驗和感知,效率低且風險高。水庫水下數位影像重建及模擬作業系統研究開 發的「石門水庫水下作業模擬系統」( 混合氣潛水作業流程擬真程序擬訂、執行水下實境 體感設施注水功能、製作減緩吊籠晃動的導軌及注水槽的地面滑軌、聲納技術重建石門 水庫水下結構3D數位影像等) 大幅提升了潛水員在水庫檢查和修復中的效率與安全性。 該系統通過混合氣潛水流程擬真、實境體感設施和聲納技術生成的3D數位影像,使潛 水員能提前熟悉水下環境,縮短作業時間並降低風險。 曾文溪感潮河段水資源利用模組廠建置 曾文溪感潮河段完成1 處模組廠建置,每日產水分兩階段:第一階段產300 立方公 尺,符合68 項飲用水標準;第二階段產30 立方公尺,符合22 項再生水標準。經四季次、 每季次30 日以上試驗,水質多數達標,產水穩定供應南科臺南園區和樹谷園區。該試驗 增加了用水端對於感潮河段水資源的接受度,可作為後續推動臺灣各地區感潮河段水資 源開發應用之參考。 檢討與展望 1. 多元遙測與空間資訊整合應用研究:水質分析受限於雲覆狀況,整體水庫影像資訊有 限,造成模式訓練資料略少,且於模型收斂模式中,其資訊仍有混淆之情況。為精進 分析成果,將於113 年度擴大樣本資訊,增加影像時序資訊,藉由多時期之影像,完 整呈現水庫水質變化歷程,提供模式建立之基礎。再者,依照相關文獻整理,增加與 水庫水質相關特徵監測資訊有關之特徵,提高模式精度。 2. 水庫水下數位影像重建及模擬作業系統研究:第一階段從模擬訓練開始,規劃運用虛 擬實境技術(VR) 開發一套水庫水下模擬作業系統,讓潛水員於下水前能藉由模擬操 作,來熟悉石門水庫進水口及其前庭之水下作業環境、器械操作與緊急狀況處置等; 於第二階段期能發展一套類似飛行員所使用之飛行頭盔,將潛水員所配戴之Kirby Morgan Superlite 17B 職業潛水頭盔結合擴增實境技術(AR),於潛水員進行水下 作業時,提供其相關之方位導引與操作指示等即時資訊;最後一個階段是無人化作業, 希望能藉由水下無人載具來進行相關巡檢工作,甚至能進一步執行一些基礎之維護作 業。 22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