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

韌性永續- 淨零轉型 淨零排放 - 氫能應用及移動載具暨 產業減碳創新技術開發計畫 - 永續性紡織品產業鏈減碳技術開發計畫 開發全世界第一條再生聚酯超細纖維,讓廢棄的衣服獲得重生 經濟部 聚酯纖維在全球被廣泛使用,關鍵在其耐用性和機能化滿足休閒與戶外運動用途, 但聚酯原料來自於石油化學品,承擔石化高碳排放量包袱,因此國際非營利組織- 紡織 交易所(Textile Exchange) 和聯合國組織共同發起「2025 年再生聚酯挑戰」,知名服 飾品牌如H&M、NIKE、adidas…等,紛紛響應且承諾擴大再生聚酯使用。而以往再生 聚酯大多以回收寶特瓶為料源,現已無法滿足紡織產業需求,因此轉向紡織品循環再利 用,然而國內缺乏相關循環再生系統性解決方案,潛在衝擊產業在國際品牌供應鏈關鍵 地位。本計畫以市售成衣中占比最高( 約60%~70%) 的聚酯/ 棉混紡織物,優先投入淨 零科技布局,推動1 年已突破國際標竿,達到聚酯98%的高回收率、染料97%的高脫 色率,且同步移轉業者建構雛量化紡絲驗證場域。 從線性經濟到循環經濟,建立全球首創再生聚酯超細纖維 本計畫透過物理再生且零化學品使用的製程技術,投入紡織產業減碳技術開發,研 發重點包括:聚酯/ 棉紡織品創新異質分離配方、聚酯紡織品高效節能脫色配方與製程、 再生聚酯工程技術等,實現以回用紡織品作為紡絲二次料源為目標,以降低原生材料採 用,成功打造全世界第一條再生聚酯超細纖維,內含50%以上高潔淨再生料,大幅超越 國際全球回收標準(GRS 標準:纖維內含再生料至少20%),除可回收再利用達5 次之外, 更突破再生料紡絲技術瓶頸,纖維可極細化至頭髮直徑的1/100,提升織物觸感與穿著 舒適性,更可廣泛應用於高附加價值衣著紡織品。 擴大紡織再生料源,體現淨零永續價值 已促成15 家紡織業者投資新臺幣2.2 億元,建構再生聚酯纖維試量產產線,完成廠 內封閉循環系統驗證,包括:(1) 促成新和興業、禾橙科技等投資新臺幣4,000 萬元, 建立再生高分子混煉分散與纖維化評估產線;(2) 協助浬福紡織、銘朗實業等建立單一材 質易回收紡織品設計與再生纖維微纖檢測能量,促成投資逾新臺幣1,000 萬元;(3) 輔 215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