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展望 為應對氣候變遷對病蟲害帶來之挑戰,農業部除持續提升監測預警能力、開發抗病 抗蟲作物品種、及推廣整合管理防治技術等研究,更進一步擴充有害生物監管標的,強 化國際資訊介接及合作,透過智慧科技導入,建立疫情燈號示警的社群推播機制,以提 供即時疫情警報給農民,落實鞏固產業韌性及環境永續發展。 (a) 圖4-28 (a) 農業部成功開發稻黑椿象有機防治技術、(b) 無人飛行載具投放機構可自行調整蜂球密度 為有效防治秋行軍蟲,農業部將生物防治天敵結合自動化機械生產及無人機施放, 完成開發「赤眼卵寄生蜂量產及施放防治技術」( 圖4-28(b))。扭蛋形狀的蜂球可保護 蟲卵免受外界環境干擾,穩定羽化成功率,112 年改良新式蜂球內置蜂片專用模板,一 小時可生產1,764 片內置蜂片,搭配新式照射箱每臺可生產2,352 片內置蜂片,大幅提 升量產效率;同步優化無人飛行載具蜂球施放技術,採用南北定位軌跡模式,12 分鐘可 完成1 公頃122 顆蜂球投放,以達省時省工,利於大面積防治,對於我國玉米及高粱等 作物防治應用具有實質助益。 (b) 198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