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循環領域 於112 年度共投入27.0 億,占本年度淨零科技方案總經費23.4%,階段目標 為發展資材循環與減碳技術,並提供相關誘因及建立國際接軌之循環指標,鼓勵產 業投入。同時整合個別技術,推動我國生物質朝向高值化與能源化發展。 1. 工業及民生廢棄物循環:主要投入循環回用技術及再生材料/ 產品等產業技 術研發,並透過產業支持措施協助推動循環;另一方面,亦透過建立循環資 訊平臺,完備工業與民生資源資料庫,並整合跨部會資料。後續將推動循環 科技導入產業落地商轉應用,並藉由資料基礎妥善制定資源循環政策。 2. 生物循環:現階段著重於生物質材料化/ 能源化技術研發,並透過區域性示 範場域逐步建構產業價值鏈。後續將推動相關技術驗證與規模化,並促使產 業擴散應用。 ( 五)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 於112 年度共投入6.4 億,占本年度淨零科技方案總經費5.5%,階段目標為 透過行為改變促進減碳商業模式,加速社會/ 生活轉型,建構綠色/ 永續金融運作 架構與機制,完善淨零轉型支持體系之法規及配套措施。 1. 淨零綠生活:主要聚焦於提升淨零認知及公眾溝通,藉由活動辦理及圖文傳 播,配搭文化產業場域作為淨零示範點;另一方面,亦推動公民團體創新示 範與沙盒試驗機制,驅動民間以需求導向提出創新淨零解方。後續將逐步協 助社區碳盤查,並擴大公民參與以促成行為改變。 2. 綠色金融:現階段已完備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及企業綠電採購制度,並推動我 國憑證制度與國際接軌,以因應國際碳定價制度變化趨勢。後續將持續擴大 再生能源憑證規模及憑證類型,涵蓋且深化綠電交易媒合平臺,並與國際碳 定價制度接軌。 3. 淨零策略與效益評估:已啟動研議淨零路徑減碳效益評估工作,並透過跨校 教學聯盟推動大專校院及高中學校之淨零人才培育。後續將針對不同領域/ 類型之淨零科技投入,建立更縝密的評估架構與機制。 154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