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二、促進亞太地區運具紀錄器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 ( 一) 持續與深化國際紀錄器調查員技術交流 未來仍將持續透過參與飛航紀錄器調查員年會、維護IRIG國際飛航紀錄器調查員網 站的方式,與各國紀錄器調查員充分交流,獲取紀錄器解讀技術與解讀案例的最新資訊。 ( 二) 促進工程技術國際交流 東亞運輸事故調查工程技術論壇未來除將維持一年輪流舉辦之慣例之外,本年度順利 增加其他區域內的事故調查機關工程部門/ 實驗室參與,獲得極大迴響,但由於各個單位 工程能量存有一定落差,在考量與區域內夥伴如日本、新加坡兩國持續精進我國運安會調 查工程技術,及協助其他區域內夥伴如馬來西亞、南韓、印尼等國提升技術的取捨下,未 來考量臺、日、新三國每年固定舉辦本項技術論壇,以便精進紀錄器解讀技術及及時交換 相關資訊;另外每兩年則擴大參與,納入其他區域內國家,以便累積更多案例與經驗與他 國分享。 三、事故現場快速測繪技術 ( 一) 建立證物保存與監管程序 內部表單式企業雲端資料庫及證物保存之電子化流程經過一年以上之實務運用,已於 內部廣為使用並成為當前日常作業的一部份,然對於會外現場作業階段仍需透過VPN使 用,雖嘗試過開發客製化離線工具之可能性,然評估其前台之網頁瀏覽器相容性須不時升 級以對應資安需求,可能導致客製化離線工具之機能異常或提高後續維護成本,故於現階 段於現場作業仍採行證物交接實體表單流程,返會後再登入雲端資料庫系統進行後續監管 作業,然仍持續關注相關工具未來相關離線功能提升之可能性。 ( 二) 強化跨平台地理資訊整合系統 本系統上線使用已逾一年,然112 年度無類似花蓮清水隧道事故等級之龐大測繪資料 整合需求,故大部份現場成果僅需Google earth 即以大致滿足,加上Google earth 近年開始開放3D城市場景,故調查人員對於較複雜之本系統使用頻度並不高,但運安會 仍透過陸路演練之大量數據維持整合作業經驗,並充分證明本系統針對巨量點雲資料可視 化、對應不同來源測繪資料格式之整合彈性、以及對工作站運算效能最佳化資源分配等優 勢;未來除持續維持本系統之能量外,並透過累積系統應用經驗,據以評估並調整未來針 對一般使用者之操作教育訓練內容,以期進一步降低第一線調查人員之使用者負擔。 602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