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 二) 發展受損紀錄裝置之解讀能量 依據計畫目標已採購並建置本國籍航空器所安裝之飛航紀錄器受損紀錄裝置解讀能量 相關下載及解讀設備。隨著國際法規針對飛航紀錄器訂定之新規範外,運安會亦透過訓練 初步取得飛航紀錄器原廠之未來設計製造規畫。飛航紀錄器之發展會因應科技進步而逐步 淘汰舊型機器,換言之,未來可能將逐步停止對舊型紀錄器機器之生產線及下載軟體更新, 大型民用航空器飛航紀錄器產品線將逐步移轉至新式25 小時系列,且推出下載設備可對 應不同紀錄器型號之機制。雖如此,轉換期間仍會有舊型及新型機器之重疊期。於此,運 安會考量設備之妥善率及原廠未來規畫,將評估購置對應套件作為備援。 除此之外,未來將因應越洋航線有關及時紀錄器資料救援(transmission of flight recorder data, TFRD) 法規所需,於2025年內將推出自動拋射飛航紀錄器(automatic deployable flight recorder, ADFR),裝置於長程客機的垂直尾翼內,遇到急難狀 況時,紀錄器可自行或由駕駛員手動拋出,使其浮於海上並發出定位訊號,便於搜救人 員發現並回收,以順遂調查工作進行。未來ADFR 規劃安裝於空中巴士A321LR/XLR、 A330NEO、A350 等客機。預計自本年度(113) 起,新式25 小時紀錄器將具備影像紀錄 之能力,對應EUROCAE ED-112 與ICAO第六號附約中有關組員人機介面紀錄之需求。 飛航紀錄器所記錄之飛航資料及座艙語音資料,對於初步釐清事件發生過程扮演著舉 足輕重之角色且為不可或缺之一環,所以資料下載之時效性實屬重要。 因此,綜整上述三項,持續建置飛航紀錄器解讀能量為重要課題( 包含損壞紀錄器)。 運安會將持續盤點不同型號之未受損及受損紀錄器所應具備之接頭或記憶體排線等物料, 且持續與國際調查單位進行意見之交流,以維持紀錄器解讀能量。 ( 三) 發展新一代之紀錄器水下偵搜技術 目前已確立陣列式麥克風聽音設備用於偵蒐之定位方法,預計於未來評估其近即時定 位系統之效能及顯示介面,並確認該定位方法之定位誤差範圍,並以此為依據,評估陣列 式麥克風與運安會現有水下定位系統之分工及適用情境。 運安會於111 年底始完成REMBRANDT 即時操船系統建置及教育訓練,儘管仍缺乏 經驗與實績,但已經完成了基礎的準備工作。擁有最先進的解讀分析工具,完成工作流程 的整合,培養工程技術人員和水路調查官之間的協作默契,並建立與國際船舶紀錄解讀單 位之間的良好關係。期待未來能夠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船舶紀錄資料整合平台,持續精進船 舶紀錄資料解讀分析技術,提升水路事故調查效率。 601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