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度中央政府科技研發績效彙編-別冊

核能安全委員會之科技研發績效 3. 輻射災害應變量能強化: (1) 南部備援實驗室自109 年陸續取得TAF 游離輻射領域測試實驗室認證,項目包 含食品、環境試樣加馬能譜分析、環境試樣總貝他分析等,並取得衛生福利部食 品藥物管理署游離輻射領域測試實驗室認證。另於112 年度建立鍶-90 分析能 力,並申請TAF 增項認證,以精進該實驗室輻射檢測能力,協助進行國內地區 食品放射性調查作業,及環境樣品放射性分析,儲備輻射災害緊急應變能量。 (2) 完成乾沉降模式開發,在使用乾沉降模組進行模擬時,空氣濃度相對無使用模組 有顯著性的定量差異,且在範圍分布亦可看見差異,該研究成果可提供緊急應變 人員準確行動決策。 4. 精進放射性廢棄物管制技術 (1) 建立公開透明的放射性廢棄物科技資訊、廢射源回收計畫,開發半自動高壓水除 污設備,提高金屬表面劑量除污效率,並完成「放射性廢棄物安全管制國際資訊 研析」報告。 (2) 研析IAEA SSR-6(Rev.1) 及國際用過核子燃料運送作業安全要求,彙整國內放 射性物質運送法規,參考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簡稱DOE) 操作規劃,蒐集美國商用用過核子燃料現況及集中式中期貯存設施法院審理進 展,提出對放射性物質運送作業安全管制技術精進建議。 (3) 研析NEA 2013 報告,提出地質處置場封閉後安全證案要項建議,及高放最終 處置計畫機構報告研析成果、審查要項建議,研擬我國最終處置設施安全分析報 告導則( 草案),並蒐集各國高放處置設施緩衝材料傾斜裂隙環境實驗成果,完 成沉積與沖蝕流失量評估。 (4) 彙整國際岩體裂隙於不同化學環境之水力– 力學耦合數值模擬相關文獻,並辦理 國內專家技術討論會,深入探討異向性岩體力學特性、坑道開挖經驗及破壞準則 建構技術應用,為未來處置母岩調查及試驗規劃提供實質參考。 ( 二) 對科技政策落實之貢獻 因應國際趨勢及國內產業人力需求,以長期經費挹注為原則,推動原子能科技基礎研 究,厚實國家科技能量,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培育核電廠除役、核廢料管理、輻射作業及 放射醫學科技人才,以及因應重點產業人力短缺問題,培育與原子能科技相關之人工智慧、 半導體及材料檢測分析等新興科技跨領域人才。 589

RkJQdWJsaXNoZXIy MTI2NzAzOA==